開年穩經濟地方觀察
地方擴投資火熱開局 重大項目加速起跑
兔年伊始,全國多地擴投資火熱開局,一批批重大項目密集開工、建設提速,沖刺“開門紅”。從透露的新一年投資計劃來看,傳統基建項目繼續挑大梁,新基建項目加快布局,產業項目中先進制造、綠色低碳等相關領域成為熱點。業內人士預計,在多方政策加力支持下,一季度投資將保持較高速增長。
重大項目密集開工
深圳科技館(新館)項目建設現場,鋼筋綁扎、焊工焊接等施工作業有條不紊。中建二局的30余名管理人員與近百名工人在大年初四就回到工作崗位,打響了開春“第一仗”。
目前,該項目主體鋼結構已封頂,正全面推進機電安裝、二次結構施工,建成后將成為深圳科普教育、科教創新的文化交流核心平臺。
春節復工以來,全國多地紛紛發出開工“動員令”,抓項目、擴投資、穩增長成為新年關鍵詞,一批批重大項目加速起跑。
1月28日,河南省第七期“三個一批”項目啟動,3325個項目集中簽約、開工、投產,總投資超過3.1萬億元。其中,“開工一批”項目1271個,總投資1.6萬億元,年度目標6896億元。
同一天,陜西省啟動2023年一季度開工省市重點項目795個,總投資5646億元,同比增長26.3%;年度投資2285億元,同比增長21.6%。
1月29日,廣東多地紛紛推動重大項目簽約開工。例如,廣州一季度共開工、簽約項目460多個,總投資超6800億元;深圳今年首批開工的266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3295億元。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范若瀅表示,當前全國多地積極搶抓重大項目建設,基建投資仍將是2023年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
新老基建齊抓并進
開工號角吹響,新一年各地投資計劃也浮出水面。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安徽、寧夏、河南、內蒙古、遼寧、甘肅、湖北、海南等省份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錨定兩位數。浙江、廣東、江西等多地年度投資額超萬億元。
交通等傳統基建項目將繼續挑大梁。2023年,廣東鐵路項目爭取完成投資1200億元,同比增長15%,達到全國鐵路投資的1/6;機場項目爭取完成投資119億元,同比增長53%。甘肅將加快建設蘭州北繞城高速,推進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嘉峪關機場改擴建工程。
與此同時,各地新基建加緊布局。湖北提出,加快推進“東數西算”中部樞紐節點、中金武漢數谷等25個重大項目,新建5G宏基站2萬個以上。北京計劃系統推進新一代數字集群專網、邊緣計算體系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增5G基站1萬個以上。
“多地密集上馬新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成為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選項。”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戰略規劃處處長胡擁軍說,新基建一頭連著當前的關鍵性投資,一頭連著未來的高質量供給,是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的重要支撐,更是2023年加快提振市場投資預期的必然要求。
先進制造、綠色低碳等相關產業領域也成為熱點。例如,今年陜西開工的重點項目中,先進制造業投資占比超過20%。遼寧大連今年謀劃儲備推進的重大項目中,綠色石化和精細化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產業項目數量占比達到52%,同比增長40.2%。
多方政策支持加碼
重大項目加速起跑的同時,各項政策支持力度也在加大。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日前表示,2023年將統籌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等資金,強化要素保障。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
“從國家層面,春節前后將集中下達一批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新型基礎設施領域重大項目建設,特別是將顯著加大對中西部偏遠地區信息網絡建設投入,著力補齊短板弱項。”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說。
近期多地也密集出臺各項舉措,在促進有效投資等方面發力。例如,安徽提出,用好回收資金擴大有效投資,加大對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兩新一重”和民生補短板領域投入力度。上海明確,用好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專項債券、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基礎設施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等擴大投資政策和工具,加快2023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做好重點項目儲備和申報工作。
“2023年基建投資還會保持高于常態水平的較快增長。”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2023年專項債提前下達時間前移,2022年底強調要對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抓好填平補齊,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符合冬季施工條件的不得停工等,均表明2023年一季度基建投資會繼續保持較強力度,增速有望保持兩位數。
范若瀅也預計,第一季度投資將保持較高速增長。她分析稱,當前各地重大項目儲備較為充足,項目建設增長空間較大。同時,今年專項債有望延續靠前發力的節奏,通過綜合運用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方式,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建設資金方面有望得到比較強有力的支持。(記者 王璐 汪子旭 實習生 李昱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