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時期,上饒是有名的紅色根據地,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紅星閃爍,將士爭輝,最有名的就是以身殉國的方志敏、葉挺和功成名就的粟裕。方志敏描繪了紅色蘇區的畫卷,葉挺鑄就了新四軍軍魂,他們書寫的歷史是可歌可泣的,而粟裕寫就的是上饒紅色革命走向勝利史,劉伯承稱贊他為“百戰百勝,是解放軍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粟裕是湖南會同縣人,侗族,20歲入黨,同年參加南昌起義。他在上饒身經百戰,從軍團參謀長成長為新組建的紅軍挺進師師長,帶領贛東北紅軍剩下的精英開辟浙西南根據地,最后成為新四軍主力,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率部從上饒開始,走向勝利,戰無不勝,走向輝煌。 粟裕在擔任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七軍團、紅十軍團參謀長期間,轉戰贛浙閩皖四省,浴血山城德興,為北上抗日先遣隊實現中央戰略意圖,為保存紅軍有生力量作出了卓越貢獻。在德興繞二重溪一帶,到處流傳著他的革命故事。 在紅七軍團,尋淮洲是軍團長,樂少華是政委,粟裕是參謀長。這支隊伍從江西瑞金出發,前途充滿了艱險,粟裕以他的軍事才能力挽狂瀾。當年11月1日,紅七軍團約3000人沖破敵人祁門、浮梁兩道封鎖線,在德興海口鎮的黃渡村渡過樂安河,到達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德興繞二重溪。紅七軍團大部分官兵駐扎在繞二李家大屋,軍團領導住在繞二英武殿。在那里,他們受到了德興人民的熱烈歡迎,送去的豬有幾百頭,草鞋幾萬雙,雞、鴨、蔬菜等其他慰勞品堆積如山。據粟裕回憶說:“方志敏同志親自到駐地看望,在黨和人民的親切慰問下,4個月來的艱辛勞累頓時一掃而光,部隊情緒迅速振奮起來。”七軍團在英武殿召開整頓會議,方志敏參加軍團領導會議。 紅七軍團與紅十軍整編為紅十軍團后,粟裕依然任參謀長,繼續執行北上抗日先遣隊的使命,率部經德興海口、暖水至婺源一路摧毀敵碉堡百余座。 1935年1月10日,紅十軍團結束40余天的“皖南行動”,返回贛東北蘇區。在化婺德蘇區的道路上,粟裕憑借地圖和指北針,和戰士們一道,沿著贛東北方向披荊斬棘,消滅敵軍一個團,硬是開出了一條道路,部隊進入懷玉山,得到蘇區群眾的掩護與支援。 粟裕等率紅軍先頭部隊在黃歇田、大小坪村休整時,一面準備糧食接應主力部隊突圍,一面派人尋找閩浙贛省委。將300名傷病員委托地方黨組織,安置在梧風洞的化婺德臨時醫務所治療。1935年清明節前夕,國民黨軍第43旅“清剿”梧風洞一帶,地方黨組織派兩名同志前往醫務所送信,不幸途中被敵人殺害,紅軍300名傷病員和醫務人員壯烈犧牲。1935年2月,根據中央分局電令,閩浙贛省委以紅十軍團突圍的先頭部隊400余人為基礎,從省軍區獨立團抽調100多人組建中國工農紅軍閩浙贛軍區挺進師。粟裕任師長,劉英任政委,王蘊瑞任參謀長,黃富武任政治部主任,挺進師轄三個支隊和一個師直屬隊,粟裕作為一軍主將開啟全新軍事斗爭。挺進師走弋陽進入橫峰縣境,經橫峰葛源進入茗洋關,過靈山,在焦石渡信江,突破敵軍的重重包圍,經閩北蘇區到達浙西南,開辟了浙西南革命根據地。抗日戰爭爆發后,粟裕部編入新四軍,投入全民族抗日洪流,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記者 操園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