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投資合作穩步增長。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促進平臺,廣交會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和資源,為相互的市場交融搭建橋梁,也為中國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貿易合作廣拓商機。
采購商中占據半數
本屆廣交會首日,一大早,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客商阿卜杜拉·拉赫曼直奔廣州虎頭電池公司的展位,迫不及待地看看“老伙伴”帶來的新產品。
“雖然一直有線上聯系,但實際看還是耳目一新,產品性能更好了。”他說。尤其是家庭儲能系列產品,因為中東地區日照豐富,使用太陽能的條件較成熟。當看到堿性電池新品,他當機立斷,敲定了采購一個貨柜產品的新訂單。
客商在廣交會上找到了心儀的商品,展商則廣拓了銷路。廣州市虎頭電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周松毅介紹,近年來,通過廣交會、數字化營銷和海外社媒等多渠道,公司緊抓“一帶一路”倡議創造的新機遇,不斷擴大了“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特別是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簽署后,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逐步實現零關稅。“這一利好將為我司的產品出口銷售增加價格優勢,有助于進一步拓展市場。”周松毅說。
無獨有偶,陽江十八子廚業有限公司也通過廣交會拓展了“一帶一路”市場。“我們已經與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客戶提前約好在廣交會上見面,非常期待能與老朋友們線下重逢,也希望能夠結識更多的新朋友。此次參展,公司帶來了500款面向‘一帶一路’市場的產品。”公司業務經理李孔靈表示,廣交會幫助企業開拓了很多客戶,來自“一帶一路”的訂單目前占比已達30%。
此種場景在廣交會頻頻上演。十年來,廣交會積極邀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采購商來采購產品,讓中國的優質產品進入其市場。據統計,廣交會的采購商中,有一半都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進口展的絕對主力
不但中國商品走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過廣交會的進口展,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品也進入到中國市場,例如韓國的榨汁機、馬來西亞的咖啡、俄羅斯的蜂蜜等。貿易往來中,市場交融日益密切。
今年廣交會的進口展規模也進一步擴大,首次在3個展期均設立,達到3萬平方米,較疫情前增長50%。40個國家和地區的508家企業參展,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占73%。
“太忙了!第一天就有二三十個采購商,歐洲、中東、東南亞的都有。”在土耳其進口展團區域內,銷售經理穆罕默德·比爾迪倫正在推銷電動摩托車。除了英文,在中國出生長大的他還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
這些天,他在展位的小方桌上忙著和一波接一波的客商溝通,時不時在本子上寫下數字,大多是關于電動摩托車的價格、型號。桌上還貼有二維碼,一掃就能出現更多公司和電動摩托車產品的詳細信息。
他介紹:“之所以來廣交會,是因為這里聚集了全球各地的客商。我們可以更順利地把產品賣到更多國家和地區。”中國的電動車產業和市場先進,未來或許與中國政府和中國客戶有更多的合作空間。
像穆罕默德·比爾迪倫一樣的展商還有很多。十年來,共有41個“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6700多家企業參加了進口展,占十年來進口展參展企業總數的60%以上。廣交會為沿線國家企業向中國推銷產品和服務提供了“快車道”。
新征途上共創新商機
除了展客商的對接合作,廣交會還聚焦“一帶一路”主題,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成為順應全球發展訴求和全球治理期許,與沿線國家實現戰略對接,推動共同發展的橋梁與紐帶。
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機構參會。統計數據顯示,本屆廣交會有180多個全球合作伙伴,其中86家機構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到總數的將近一半。
在本屆廣交會的“中國—非洲西亞經貿合作新機遇”主題論壇上,廣交會大會副秘書長、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文仲亮表示,今年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下,中國與沿線國家往來愈發緊密。
以與非洲、西亞國家的合作為例,文仲亮說,作為中國最大的進出口貿易促進平臺,廣交會積極推動非洲、西亞國家的企業共享中國的發展機遇,廣交會有180多個全球合作伙伴,其中25家機構來自這里,占到總數的將近15%,極大促進了雙方的合作共贏與經濟互融。
十年結碩果,共建“一帶一路”一步步走深走實。截至今年2月中旬,中國已與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我國與共建國家貿易和投資規模穩步擴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水平持續提升。
十年再出發,展望未來,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在此前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說,廣交會線上持續舉辦、線下全面恢復,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廣大客商提供更多機遇,也為中國與這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客商開展合作創造新商機。“我相信,廣交會在未來的征途中,將繼續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做出新的貢獻!”(記者 王文博 丁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