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普遍回升
財政部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各地收入增幅呈普遍回升態勢。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收入增幅分別為4.3%、5.8%、5.3%、9%,累計增幅分別比1月至2月回升2.9個、2.8個、2.9個、6.1個百分點。專家普遍認為,一季度全國范圍的財政收入增長態勢得到進一步確立和鞏固。
“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5%的增速與正在企穩回升的經濟基本面相適應,展現出經濟回暖勢頭。同時,5%的較快增速也反映出地方加大財政收入組織力度的決心和行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告訴記者,從稅收收入方面看,多地一季度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增長較快,反映市場活力加速恢復、企業發展向好。
作為我國第一大稅種,增值稅在各地一季度財政“賬本”上表現突出。比如江蘇一季度增值稅收入1260億元,增長32.8%;云南一季度增值稅收入166.2億元,增長14.3%。“各地增值稅普遍維持增長態勢,一方面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在逐步好轉,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上年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繳增值稅收入回補效應。”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汪德華表示。
相比之下,一些地方一季度企業所得稅增速較低甚至負增長。比如,湖北一季度企業所得稅(地方分成部分)110億元,同比下降13.1%。陜西一季度企業所得稅下降4.05%。“這主要是受去年四季度疫情影響,企業盈利不佳導致預繳收入下降。”汪德華分析。
財政收入回升除了基本面支撐外,也離不開各地主動作為。面對年初剛性支付壓力,各地普遍通過加強財政資源統籌、進一步盤活資產等方式深挖增收潛力。比如,福建通過積極盤活國有資源(資產)入庫,一季度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308.84億元,增長62.6%。吉林一季度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31億元,同比增加8.5億元,增長37.6%。山西通過挖潛補缺拉動一季度非稅收入增長40.4%,增收73.3億元。“地方政府通過盤活資產增加非稅收入等措施,積極籌措資金,確保了財政支出進度不受影響。”汪德華表示。
專家普遍認為,雖然一季度財政收入形勢好轉,但依然面臨壓力和挑戰。“一些地方除了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增長外,其他稅種收入增長緩慢甚至下降,非稅收入增速明顯快于稅收收入,這也反映了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在穩增長穩經濟上還需繼續努力。”馮俏彬表示。
一季度,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9920億元,同比下降23.6%,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8728億元,同比下降27%。“可見,一季度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主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壓力較大。”汪德華認為。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表示:“隨著經濟的持續恢復和房地產二級市場逐漸回暖、房地產業發展新模式逐漸形成,地方財政可持續運行狀況有望得到改善。”
支出加強保障
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0675億元,同比增長6.9%。各地普遍在基本民生、教育、科技等重點領域保持較高支出強度。比如,湖北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55億元,增長15.2%,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25.7%。陜西一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62.95億元,增長7.89%,其中科學技術支出增長125.63%。“各地財政支出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衛生、社保、科技和農林水支出增速加快,財政公共服務和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吉林省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張依群表示。
一季度,衛生健康領域是不少地方的支出大頭。比如,北京一季度衛生健康支出247.1億元,增長23.6%。據北京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主要用于支持落實國家疫情防控轉段各項措施,集中清算上年疫情防控相關資金,持續完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此外,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普遍增長較快。比如,浙江一季度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43.63億元,增長9.4%;甘肅一季度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95.9億元,增長20%。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地方一季度科技支出高速增長。比如,河南一季度科技支出增長84.4%;吉林一季度科學技術支出7.6億元,同比增加6.5億元,增長5.5倍,主要支持技術創新、科技重大項目等增加的支出。專家認為,各地科技支出的快速增長體現了發展理念的轉變,反映地方政府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加速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為了將寶貴的財政資金更好地花在“刀刃”上,各地加大創新探索,多措并舉提升支出質效。比如,上海進一步發揮預算績效管理在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啟動實施2023年市級財政評價工作,涉及30項工作任務,資金規模較上一年增長近76%。
發揮財政資金直達機制作用也是一個重要抓手。安徽建立了省級直達資金項目清單管理機制,一季度全省直達資金累計支出650.3億元,支出進度45.7%,高于序時進度20.7個百分點,更好支持全省重大戰略任務、保障市縣財政運轉和落實惠企利民政策。
“總體來看,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較快增長,反映各地有力落實積極財政政策,保持較高支出強度,有效助力經濟恢復。”在充分肯定一季度地方財政支出表現的同時,馮俏彬也提出,與衛健、社會保障等民生支出相比,一些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等投資類相關支出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財政支出對于穩投資穩預期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各地要進一步挑起大梁,持續優化支出結構,加大投入保障,進一步推動經濟持續向好。”馮俏彬說。
仍需系統發力
“從‘五一’假期旅游業的復蘇態勢來看,經濟增長預期改善有望維持樂觀。隨著國家各項穩增長宏觀經濟政策有效落地和實體經濟加快復蘇,地方財政平穩運轉將獲得更有力支撐。”汪德華表示。
專家認為,進一步推動地方財政平穩良好運行,還需發揮系統合力,著力攻克難點堵點,實現經濟和財政良性循環。“從一季度各地財政收入結構上看,稅收收入占比相對穩定,但一些地方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增速形成較大反差,消費稅、印花稅、車購稅、資源稅收入下降幅度較大。”張依群認為,這說明財政收入總量和質量隨著經濟恢復有待進一步提高。
“下一步,各地還需著力解決預期、收入、就業等影響經濟恢復發展的關鍵問題,進一步夯實財政平穩運行基礎,同時也要繼續有力有效落實好積極財政政策,推動實現經濟和財政良性互動。”馮俏彬說。
今年以來,各地財政部門與其他部門進一步加強協同聯動,拿出更多真招實招,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把穩預期落到實處。比如,重慶今年進一步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作用,力爭全年新增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融資擔保業務規模超過250億元。寧波積極推進農業信貸擔保工作,持續放大財政金融協同支農效應,截至3月底農擔公司累計擔保規模已突破37億元,放大政策效用超過18倍。
政府采購進一步向中小微企業傾斜,給市場注入更多信心。比如,廣西今年繼續對中小微企業實行政府采購“優先”、預算預留“加額”、采購資金“快付”等措施,一季度全區政府采購授予中小微企業合同金額158.61億元,占全區政府采購金額的85.85%,進一步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四川財政部門專門發文,要求省級采購單位按規定公開本部門上年度面向中小企業預留項目執行情況,同時綜合運用預留采購份額和價格評審優惠等措施,進一步提高政府采購授予中小企業合同份額。
各地也靠前發力,加速釋放專項債帶動作用。3月24日,湖南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招標發行2023年新增政府專項債券108.75億元,總投標量2347.10億元,全場認購倍數21.58倍。此次發行的90個專項債券項目,預計拉動項目總投資462.30億元。2023年,財政部提前下達福建省新增政府專項債務限額933億元,一季度福建已發行新增專項債券資金914億元,優先支持在建和成熟度高的項目。
堅持“過緊日子”也是專家們的共同觀點。“盡管各地財政運行更趨平穩,收入持續回升,各地還是要繼續嚴格落實‘過緊日子’的要求,嚴把支出關口,充分發揮積極財政有保有壓有效的調節作用,切實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張依群表示。(記者 董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