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U在线,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 欧美 日韩 卡通 另类,国产 欧洲日韩亚洲

上饒新聞網


上饒視聽網

上饒新聞APP 上饒日報
抖音
上饒發布 數字報刊 大美上饒
首頁 > 財經頻道 > 正文

就業穩消費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2023-05-28 16:17:43  |  來 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點擊:
  國家發展改革委回應經濟熱點問題——

  就業穩消費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4月份,中國經濟運行延續恢復向好態勢。接下來,如何穩定和擴大就業?新能源汽車產業能否延續快速增長態勢?怎樣促進制造業恢復發展?在5月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對經濟熱點問題作出回應。

  穩定和擴大市場化就業空間

  今年以來,隨著穩增長穩就業政策措施持續發力,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逐步改善。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關于下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部署安排,孟瑋提到4方面措施:

  夯實穩就業的經濟基礎。加快實施“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積極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電信、能源等領域建設,支持外貿企業開拓市場,提升經濟發展帶動就業的能力。

  穩定和擴大市場化就業空間。助企紓困,落實好延續和優化實施階段性稅費優化政策,更好發揮信用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作用。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通過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優質就業崗位。

  推動基層就業渠道更加暢通。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統籌用好各類資金補短板,增強縣城人口、產業、就業綜合承載力。加快培育鄉村主導產業,營造基層就業創業的良好環境。

  持續抓好困難群體就業幫扶。在重點工程項目和中小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深入開展搬遷群眾就業幫扶專項行動。

  談及備受關注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孟瑋表示,除了通過上述政策舉措為高校畢業生拓寬就業渠道、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還將推動職業技能培訓提質擴面,打造一批高水平、專業化、開放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支持各地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實訓基地,促進產訓結合,服務更多高校畢業生掌握適應市場需求的“一技之長”,緩解高校畢業生總量壓力和結構性就業矛盾,穩定和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

  多措并舉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

  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形勢如何?孟瑋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從月度走勢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速呈現低開高走、不斷加快的態勢。今年前2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增長16.3%、20.8%,3月份產銷量分別增長44.8%、34.8%,4月份產銷量均增長1.1倍,總體延續快速增長態勢。

  孟瑋表示,2012年—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年均復合增速達到87.2%,產銷量連續8年居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從需求側看,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費結構等正在發生深刻變革,14億多人口的生產生活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催生了對新能源汽車的巨大需求,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在市場空間。

  從供給側看,經過多年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產業體系日趨完善、企業競爭力大幅增強,不斷推出順應消費升級趨勢的新產品新服務,供給體系對需求的適配性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得到消費者認可。

  “我們將持續完善政策措施,引導有關方面搶抓機遇,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構建新型產業生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基礎設施體系,深化開放交流合作,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多措并舉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孟瑋說。

  擴大工業和技術改造投資

  4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2%,比上月下降2.7個百分點。對此,孟瑋表示,究其原因,既有前幾個月恢復發展所形成的基數效應,也反映出市場需求仍有不足、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問題,“同時也要看到,制造業PMI分項數據依然有不少亮點。”

  從市場預期看,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7%,繼續處于較高水平,反映出企業對近期市場發展信心保持穩定;從具體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飲料精制茶等必需消費品,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電子機械器材等裝備制造業,均位于60%以上的高位景氣區間,反映這些行業發展預期向好。

  “我們將在穩定和擴大制造業投資方面持續發力,統籌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等,繼續加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擴大工業和技術改造投資,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孟瑋說,還將把發揮政策效力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結合起來,推動工業經濟逐步向好;同時,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持續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邱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