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表示,作為探索制度型開放和高質量發展路徑的“排頭兵”,這些開放平臺有條件承擔先行先試的重任,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路,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
制度型開放提速 開放平臺重任在肩
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新等對外交流合作的重點領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7月11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意見》,并提出一系列開放舉措。
在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張曉濤看來,這標志著我國加快了制度型開放的推進步伐。“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是新階段我國推進更高水平開放的目標。制度型開放本身涉及很多邊境后措施,對制度體系、監管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涉及更多關鍵領域的改革。可以預想,制度型開放推進過程將有效推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他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值得注意的是,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等開放平臺被賦予重任。國務院日前印發文件,率先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北京等具備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相關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提出6個方面33條具體措施。
張曉濤認為,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作為制度創新的“試驗田”,有條件承擔先行先試的重任,率先開展壓力測試和改革探索,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路徑,為推動加入高標準經貿協定提供實踐支撐。
商務部部長助理陳春江在近期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也提出,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綜合試驗平臺作用,率先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化國內重點領域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有利于充分運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
深耕“試驗田” 新一輪任務部署開啟
任務明確的同時,具體部署也在加快推進。商務部日前發布《自貿試驗區重點工作清單(2023—2025年)》,明確未來三年相關自貿試驗區擬自主推進的164項重點工作,進一步加強分類指導,推動各個自貿試驗區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實踐創新。
在7月19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商務部介紹,接下來,將圍繞“三個提升”,即提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對接水平、提升市場準入水平、提升改革系統集成水平,全面推進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
地方上則根據自身特色、基礎條件和經濟發展需求,圍繞優勢產業發展需求進行更多探索。
例如,日前,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布了開展保稅維修業務實施方案。文件出臺后立即引起企業廣泛關注。“維修作為完整產業鏈的必要環節,是制造的延伸,也為研發提供了設計更新的動力。”天弘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供應鏈總監劉平介紹,作為蘇州自貿片區電子產業的領軍企業之一,開展保稅維修業務將進一步促進產業鏈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增加公司產品的附加值。
南京海關自貿處處長胡文杰介紹,目前已有3家企業表達了開展保稅維修業務的意向,預計每年可帶動增加超億元進出口量,將有效激發當地外貿發展的新動能。
除了具體領域的拓展,自貿試驗區還紛紛以行動方案和任務書等形式,部署新一輪制度創新重點。其中,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已經推出了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提升戰略行動或實施方案,明確了3年至5年時間段內建設的重點。
海南自由貿易港也提出,全力以赴做好全島封關運作準備工作,著力構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總部基地和境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總部基地、空海國際交通網絡和國際經貿合作網絡,并提出實施新一輪制度集成創新三年行動,圍繞貿易投資等重點領域,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出一批戰略性、創造性、引領性改革。
創新成果向全國復制推廣 改革紅利加速釋放
值得注意的是,制度創新經驗成果還在加速向全國復制推廣。近日,國務院印發通知,向全國或特定區域復制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七批共計24項改革試點經驗,涉及投資貿易便利化、政府管理創新、金融開放創新、產業高質量發展、知識產權保護等多個領域。
記者注意到,加上此前向全國或特定區域復制推廣的六批制度創新成果,目前自貿試驗區已經復制推廣了近300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包括了多項開創性改革舉措。
比如,2013年我國在自貿試驗區推出第一張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邁出了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第一步,經過數次修訂基本放開了制造業的外資準入,正在全面有序推進服務業開放;率先實施了“證照分離”;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創設了第一批自由貿易賬戶……很多“第一”在這里實踐、探索,然后再復制到全國。
“未來,隨著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開放平臺按照試驗探索、總結經驗、復制推廣的步驟有序展開壓力測試,改革紅利將加速釋放。”張曉濤說。他進一步分析,在這一過程中,更多重點領域高水平的開放探索、制度創新將為這些開放平臺以及所在區域的開放發展帶來更多新機遇,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和新活力。(記者 王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