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綜合司副司長歐陽波表示,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規劃建設一批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工作部署,2021年1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藥監局批復上海、浙江、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四川7省(市)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旨在構建國家統籌、地方先行的改革工作模式,圍繞以較低費用取得較大健康收益目標,探索符合中醫藥自身特點和規律的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模式。總的來看,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開局良好、勢頭強勁,正從頂層設計加快向全面鋪開、重點突破、示范帶動階段轉變,取得明顯成效。
??“揭榜掛帥”,抓住綜合改革“牛鼻子”
??“山東堅持以服務群眾健康為目標,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首創相結合,橫向協同和縱向聯動相銜接,重點突破和整體推動相促進,著力做好‘管理體制改革、服務體系升級、支持保障加力’三篇文章,做實規定動作、實施專項行動,聚力打造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齊魯路徑’。”山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馬立新說,具體從三個方面發力:一是強化系統布局,著力打造示范創建新模式。堅持高位推進,突出機制創新。二是強化重點攻堅,著力推動關鍵政策新突破。圍繞國家6個“必答題”和3個“特色卷”改革任務,建立“揭榜掛帥”制度,抓住綜合改革“牛鼻子”,實現管理體系建設、醫保支持政策、服務模式創新、優勢專科建設、群眾診療體驗“五個新突破”。三是強化示范帶動,著力引領事業發展新提升。注重發揮示范區建設引領作用,向改革要動能、要活力、要質量,激活事業發展“新引擎”,實現服務體系完善、急危重癥救治和重大傳染病防治能力提升、人才科技支撐優化、中醫藥文化弘揚、產業發展升級“五個加速”。
??“四一一”模式推進中醫藥文化建設
??作為中醫藥大省,山東歷代名醫輩出,素有“扁鵲故里、儒醫文化、針砭外治發源地”之稱,中醫藥在維護人民群眾健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張立祥表示,近年來,山東全力推進中醫藥文化建設,打造“四一一”工作模式,即建立四種機制、打造一個體系、塑造一系列品牌。
??“四種機制,包括中醫藥文化研究保護機制、中醫藥文化科普知識巡講機制、中醫藥文化傳播機制、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機制。一個體系是打造覆蓋系統內外、便民利民的中醫藥文化科普傳播網絡體系。我們舉辦了尼山世界中醫藥論壇、泰山論灸、沂山論健,形成‘三山’論壇品牌。舉辦儒醫論壇、泗濱砭石文化論壇、扁鵲文化節,擦亮‘三張名片’。同時支持各地打造地方中醫藥文化品牌。”張立祥說,接下來將深入推進《山東省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中醫藥文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打造更多中醫藥文化建設經驗。
??山東省中醫藥博物館
??降低看病負擔,提升百姓獲得感
??為推動中醫藥發展和提升群眾獲得感,山東省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醫保支持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措施。8月25日,山東省醫保局又聯合省財政廳、省衛健委等七部門,出臺了《山東省進一步加強醫療保障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圍繞支持中藥產業、中醫技術、提高中醫醫保待遇水平等,提出20條政策措施。
??山東省醫療保障局二級巡視員李元芝表示,這些政策措施都致力于讓參保群眾獲得更多更好的中醫藥服務,進一步降低群眾中醫藥治療個人負擔,不斷提升群眾中醫治療醫保報銷的便捷度。比如新增“中醫經絡調理”等22項中醫和康復類醫療服務項目,全省中醫(含康復類)項目總數已達208項。將省級衛生健康(中醫藥)主管部門確定的中醫藥適宜技術、齊魯醫派、學術流派等特色優勢技術、手術后患者使用中醫藥技術促進康復的中醫項目按規定納入報銷范圍。這些政策的實施,預計每年將減輕群眾就醫負擔近7億元。首批21種中藥飲片集采結果已于9月8日落地,今年還將啟動200個品種的中藥配方顆粒集采,努力讓群眾享受質優價廉的中醫藥服務。
??安全用藥,深入推進“中藥突破”計劃
??近年來,山東深入推進“中藥突破”計劃,堅持管服并舉,強化中藥質量全流程監管,全力推動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確保人民群眾用藥安全。
??“一方面,堅持底線思維,加強中藥質量安全監管;另一方面,優化監管服務,助力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炳勇表示,10部門聯合出臺《關于促進山東省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中藥材規范種植、中藥飲片創新研發、中藥配方顆粒研發生產、中藥制劑產業轉化等方面完善政策舉措,最大程度釋放中藥創新潛能。2021年以來,山東省先后有宣肺敗毒顆粒、芪蛭益腎膠囊、淫羊藿素等3個中藥新藥獲批上市,位居全國前列。
??“五醫聯動”,威海邁出“五方共贏”改革路
??山東威海市在中醫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在堅持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的基礎上,統籌推動“醫技、醫價”也就是醫療技術和醫療價格等方面的統籌改革,形成“五醫聯動”模式。
??“醫療方面,主要是改革中醫病房管理模式;醫保方面,政策措施著力向中醫藥傾斜;醫藥方面,創新中藥藥事服務模式;醫技方面,鼓勵中醫藥特色技術優勢發揮;醫價方面,突出中醫藥服務技術價值。”威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強表示,威海率先推出的“中醫日間病房”,通過減少床位費、護理費,合理控制檢查檢驗和藥品費用,患者住院次均費用下降1100元,累計節約醫保支出2500余萬元。開展中醫優勢病種支付方式改革,遴選50個中醫優勢病種,實行最高限價收費,其中有16個納入醫保定額結算范圍,不占用醫療單位醫保總額指標,有效激發了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使用中醫特色技術的積極性。通過“五醫聯動”,威海市逐步走出一條群眾得實惠、醫保得節省、技術得傳承、醫院得發展、政府得民心“五方共贏”的改革之路。
??臨沂市人民醫院
??“中西醫融合”,臨沂深度釋放中醫藥潛力
??作為山東人口第一大市,臨沂市中醫藥發展底蘊深厚,圍繞“當引領、作示范”定位,大力推進中醫藥綜合改革,推動事業、文化、產業“三位一體”發展。
??“主要做法一是突出高位推動激發改革動力;二是發揮中醫藥優勢錨定改革核心;三是開拓中西醫融合助力改革突破;四是釋放中醫藥潛力筑牢改革支撐。”臨沂市政府副市長張秀麗表示,其中,“中西醫融合發展”被臨沂市委深改委列為“一縣區一改革品牌,一部門一改革重點”項目。全市45家公立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全部設置中醫藥科室,將中西醫聯合診療制度納入醫院章程,中醫師占醫師總數比達到7.35%。臨沂市人民醫院獲評山東省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單位,3家醫院獲評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3家醫院獲評省中醫藥特色專科醫院。同時發揮中藥材資源優勢,全市中藥種植面積達到130.2萬畝,培育中藥企業34家,今年上半年實現中藥工業產值達到59.4億元,同比增長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