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沉浸式文旅受到游客青睞。沉浸式演藝、沉浸式夜游、沉浸式展覽展示、沉浸式街區……近日,在2023北京文化論壇“文旅融合”平行論壇上,第一批24家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項目正式授牌。
沉浸式旅游帶來哪些新體驗?下一步如何推動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記者進行了采訪。
智慧旅游融合創新發展,沉浸式產品受青睞
走進陜西西安曲江新區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
在上元安康踏歌臺上,演員還原唐代名畫《簪花仕女圖》;在仙山紅龍的青綠山水間,與“白居易”隔空對話……邊走邊看,視覺、聽覺與情緒隨著一場場演出逐步深入,沉浸到這場關于歷史文化的美妙演繹中。
行走在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不同故事中的人物,為這個智慧旅游沉浸式空間場景注入更多生動元素。這條唐文化體驗主題街區集唐樂歌舞演藝、文化社交休閑等為一體,通過虛擬現實手段讓游客直觀感受唐文化。
近年來,我國文旅市場快速發展,沉浸式文旅產品越來越受游客喜愛。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漢、成都等重點旅游城市,“沉浸式”成為游客搜索旅游產品的熱詞。
為了推進智慧旅游融合創新發展,文化和旅游部開展了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推薦遴選暨培育試點工作,并于近日公布首批入選的24個項目名單,推動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產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
文化和旅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是指依托旅游景區、度假區、休閑街區、工業遺產、博物館等場所或相關空間,運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數字科技,并融合文化創意等元素,通過文旅融合、虛實結合等方式,讓游客深度介入與互動體驗而形成的一種旅游新產品、消費新場景。
“沉浸式旅游走熱,得益于供給端持續發力,不斷滿足市場新需求。”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授劉敏認為,從供給看,互聯網、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文旅領域加速應用,帶動沉浸式旅游等智慧旅游供給不斷創新。從需求看,旅游消費呈現明顯的個性化、多樣化趨勢,游客對文旅融合新產品的需求更旺盛,為文旅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在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IP+夜游”模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夜演、夜游、夜市三大“夜經濟”板塊,吸引更多游客放慢腳步深度體驗,有效提高了過夜游客率,帶動了餐飲、酒店、休閑、娛樂等產業發展。
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為恢復和擴大消費注入新動力
夜登名樓,江風陣陣,《夜上黃鶴樓》在湖北武漢精彩上演,經典詩詞和穿越場景隱現于情景劇中。現場的游客不約而同跟隨畫外音一起吟誦詩詞,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在黃鶴樓下的詩碑廊旁和主樓廣場瞰川亭處的時空驛站,穿著傳統服飾的工作人員與現場游客對詩、合影,多種互動進一步豐富了游客體驗。在詩詞市集,游客可以自己制作詩詞團扇或明信片,享受現場手作的樂趣。
推動旅游市場快速發展,文旅融合是當前的明顯趨勢,不僅給游客帶來新體驗,也帶動形成文旅市場新的增長點,為恢復和擴大文旅消費注入新的動力。沉浸式旅游通過挖掘、提取、展現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了文旅深度融合,豐富了旅游內涵。
隨著我國旅游消費需求不斷升級,旅游方式從走馬觀花式的“趕景點”向深度游覽、互動式旅游轉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通過融入更多文化元素,提升了游客的參與感。
無人機表演、光影水秀、煙花秀……在山東濟寧曲阜尼山圣境景區,沉浸式文化夜游主題活動“尼山圣秀”吸引了大批游客。
“尼山圣秀”依托科技手段,以天空為幕,將音樂、噴泉、激光、水霧、煙花等融合,音樂與噴泉交響、激光投影與煙花表演立體呈現,為游客打造充滿驚喜和魅力的沉浸式新體驗。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卜希霆認為,沉浸式旅游通過空間和場景的重構,實現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僅為游客提供了更豐富的感知體驗,也為文化傳承、傳播提供了更好的體驗場景,讓更多文化遺產得以保護和開發利用,傳統旅游空間在疊加技術和文化之后煥發新活力。
加大優質產品供給,推動沉浸式文旅集約化立體化發展
走進上海天文館,登錄天文館元宇宙時光機,可以開啟時光穿梭之旅。在同一時間,能看到春季鮮花盛開、冬季銀裝素裹,感受夜幕璀璨、雨霧朦朧,盡閱天文館建筑之美。
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數字孿生城”建設為契機,上海天文館深化數字化建設,打造天文元宇宙沉浸式體驗產品,構建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
據介紹,上海天文館創新天文元宇宙沉浸式體驗架構,在建筑形體上運用軌跡、球體、曲線、懸浮等手法,創造出獨特的空間形態,當人們漫步其中時,可以體驗到各種天文現象,為參觀者創造了一段全景式、多感官、超現實、藝術化的天文探索旅程。
文化和旅游是拉動內需、繁榮市場、擴大就業的重要產業,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顯著作用。專家表示,當前,文旅市場發展勢頭良好。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要加大優質旅游產品供給力度,而以沉浸式旅游體驗為代表的智慧旅游就是發力的重點方向之一。
夜幕降臨,燈光輝映。長328米、高15米的夯土墻上,動態的《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徐徐展開,近千年的歷史情景通過巨幅“畫卷”生動展現……位于河南鄭州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為游客打造了游園觀劇全新體驗。開園兩年多來,觀劇人次已超千萬。
數字大屏上,漢字“雨”緩緩飄落,輕輕觸摸,漢字散開,空間內“下起大雨”……北京朝陽大悅城內的teamLab無相藝術空間,讓很多游客感覺身臨其境。在近1萬平方米的空間內,森林、海洋、天空等元素藝術化再現,30多個互動新空間作品組成一場“探秘宇宙之旅”,讓這里成為北京文旅市場的熱門目的地之一。
“文化是沉浸式文旅項目的基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厲新建認為,在沉浸式體驗項目中,地域特色、科技創新、歷史文化、時尚觀光四個要素缺一不可,要增強文化支撐,使旅游體驗變得更豐厚。
武漢星月云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徐維華認為,沉浸式旅游發展有兩大趨勢:一是業態集群化。以沉浸式的方式賦能文化景區、文化街區及文化園區,與餐飲、住宿、旅游、購物和娛樂等行業相關要素的創新相結合,使原本獨立的旅游消費點形成組團化、規模化結構。二是旅游立體化。更多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將給體驗者帶來多維度、全包圍式、交互感強的體驗。
專家認為,沉浸式旅游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首批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名單的公布,有助于充分發揮行業內的引領示范作用,帶動沉浸式旅游等旅游新業態、新體驗更好發展。文旅企業應緊跟消費趨勢,打造更多樣化、高品質的沉浸式旅游產品,激發文旅消費更大的潛力。(記者 王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