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上饒歷史的人都想去看看楊時喬府第——“天官府”,順便再欣賞下三江河畔秀美風光,追憶疏浚豐溪河而被奸相謀害的楊時喬。 豐溪河是信江上游主要支流。從前,豐溪河從象鼻山至信江河道又淺又窄,一遇暴雨便洪澇成災,是楊時喬把這段河道拓至現在的160米寬,讓豐溪河不再鬧水災。然而,就是因為治理豐溪河,楊時喬慘遭奸臣陷害引來了殺身之禍。楊時喬被殺后,皇帝追認他為吏部尚書,并賠賜金頭一個。 “天官府”位于上饒市水南街,也叫花大門楊時喬府第,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歷經400多年的風雨,是上饒城區現存最早的建筑,可見上饒人對楊時喬的重視。“天官府”是一幢具有代表性的明代官邸建筑,整座牌樓氣勢軒昂,形態翼然。牌樓上端,斗拱搭砌,穿插精巧,頂部牌樓上,跑獸站立,有一龍、二鳳、三獅、四馬等,須角戟張,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牌樓上書有“官卿第”三個篆體字,乃當朝皇上御賜。大門有“百鳥朝鳳”的石雕,制作精細生動,照壁書“書麟濟美”, 在此可見明代建筑的風采。 楊時喬,生于1531年,卒于1609年,字宜遷,號止庵,信州上饒人,是明代著名的理學家,編著有《端潔集》《周易古今文全書》《馬政記》等書。他34歲中進士,授工部主事。后歷任工部主事、吏部員外郎、吏部左侍郎等職。他為官清廉,當地百姓多有惠及,民間譽稱“楊天官”,至今尚留很多美談。 楊時喬出身貧寒,兩歲喪父,四歲亡母,后與祖父相依為命。因家里貧窮,以至于楊時喬只能用蘆荻作筆,在地上學習寫字。隨后靠自己爭氣苦學,從而名標龍虎榜,中了進士。從此,楊時喬宦海浮沉,從七品開始,累官至吏部左侍郎。當時,吏部缺右侍郎,由楊時喬署理部事。吏部執掌朝廷、郡縣官員的銓敘,人事大權在握,是個要害部門。楊時喬廉潔奉公,剛直不阿。他做天官,皇帝放心。 話說當朝宰相沈一貫,史載其“一貫之入閣也,輔政十有三年,當國者四年,枝柱清議,論者丑之”。萬歷二十三年(1595),沈一貫入內閣,參與機務。萬歷二十九年(1601)十一月,成為當朝首輔。張居正主政時,與張多有不合,長期被閑置不用。張居正去位,經廷臣舉薦,沈一貫升東閣大學士,始入閣參與明廷機務。當時萬歷帝長期稱病疏于朝綱,大權遂旁落沈一貫手中。 在楊時喬代理吏部尚書期間,當朝宰相沈一貫一心想在朝廷培植自己的死黨。有一天上朝,沈一貫向皇帝舉薦自己的親信出任兵部尚書。楊時喬心里明白他的用心,便據理反對。沈一貫因此記恨在心,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不久,黃河決堤,沿河三府二十一縣受災。朝廷派出的救災治河大臣,因侵吞救災錢糧而一一被撤換。治河不見成效,皇帝很不高興。沈一貫便計上心頭,乘機向皇帝奏道:“楊天官德才超人,若派他去救災,必拯民于水火。”皇帝當即準奏。黃河水災連年不斷,治河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這次黃河是決口,要治好談何容易。治不好,沈一貫可以落井下石,將楊時喬這顆眼中釘拔掉;如果治河奏效,沈一貫又另有計謀加害楊時喬。 楊時喬到達災區后,深入察訪災情,安置災民;訪問當地能人,分析決堤原因,商議治河辦法;親自參加疏通河道,修堤筑壩,不到一年便成功治河。楊時喬回京后,皇帝龍顏大悅,上朝褒獎楊時喬,當殿賜以黃金五千兩、緞百匹、酒五十壇,恩準其返鄉省親三個月。 楊時喬榮歸上饒,廣信府及其七縣官員紛紛來拜見,獻上各種貴重禮品。楊時喬一概拒受各種所獻禮品,并諄諄告誡進見者為官要清明,要為國分憂、為民解難。當時,上饒城南的豐溪河又淺又窄,每逢雨季,便發洪災。楊時喬這次回到家鄉,便捐上皇帝賞賜的五千兩黃金,召集鄉親拓寬河道,疏通水路。家鄉人民積極響應,在楊時喬的主持下,只用了三個月,豐溪河就被疏理好了。 楊時喬回家鄉疏理豐溪河一事很快傳到京城,沈一貫知道后,陰險地說:“楊天官啊楊天官,這一回我要送你上西天!” 楊時喬省親期滿,回京謝恩。早朝時,沈一貫突然出班奏道:“皇上,按朝法規定,私開運河,該當何罪?”皇帝脫口說道:“該斬!” 沈一貫急忙應道:“遵旨!”立即示意事先安排好的刀斧手,將楊時喬斬首。 楊時喬為官“清正廉明,苞苴不人門”(《廣信府志》),勤為百姓辦事,深受百姓愛戴。他逝世后,箱籠別無余財,僅剩幾件舊衣。事后,神宗皇帝自思失言,害了股肱之臣,便傳下圣旨:追贈楊時喬為吏部尚書,賜金頭一只。 如今,上饒市人民政府又撥專款修建兩岸河堤,使之成為亮化、綠化、美化的濱江公園。漫步在美麗的濱江公園的饒城市民,仍然記著疏浚豐溪河的楊時喬。(記者 操園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