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攻堅行動中會出現的問題,有些地區已經探索出相關經驗。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林杰在發布會上介紹,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后,醫院的收入會下降,醫院和醫生的積極性不是很高。為了提高積極性,浙江省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激勵政策,針對互認導致的醫院收入減少,采取了醫保區域預算總額和單個醫療機構預算總額均不做調減的辦法,來消除醫院的顧慮。同時,通過疾病診斷分組等打包支付方式改革,促進醫院和醫務人員主動控制不合理的檢查檢驗。
通過解決技術問題和同質化問題后,浙江省共有436項檢查檢驗項目實現了互認,占到高頻檢查檢驗項目的90%以上,基本覆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截至目前,浙江省累計互認數量超過3000萬項次,并直接節約醫療費用超過11億元。
毛群安說:“啟動這次攻堅行動,我們的初衷和目的就是要解決醫療機構之間的信息不互通、不共享的問題,破除醫療機構之間的信息壁壘,提升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
前期,部分地方已經開展了醫學檢查檢驗結果省域內的互通共享,比如福建省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平臺已經接入了243家二級以上的公立醫院,基本實現了省、市、縣級公立醫院之間的檢查檢驗結果報告調閱共享,累計互認了2.85億項(次),覆蓋了1.44億就診人次。甘肅省檢查檢驗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共接入二級以上醫院234家,共享各類檢查檢驗報告8243萬份。
在信息共享的過程中,不少患者擔心隱私數據會泄露。對此,毛群安回應說:“在這次開展攻堅行動過程中,我們除了要強調做好服務之外,把重點的精力放在如何進一步強化網絡和數據安全上,強化醫療健康數據保護‘防泄露’,要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建立完善的、符合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場景的網絡與信息安全相關管理制度。”
林杰介紹,浙江省在應用建設中,堅持“患者知情、授權調閱”的原則。比如在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應用中,患者有自主開放和關閉共享調閱的權限,醫生在調閱患者醫療數據時,采用醫務人員身份認證和患者手機端動態授權碼雙重認證,“一次就醫、一次授權”確保安全。
“我們甘肅的做法和浙江差不多。在患者隱私保護方面,由于患者病歷信息需要跨醫療機構進行共享和互認,在信息平臺共享方案設計時,充分考慮到患者資料訪問授權,保護患者知情權。”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院長周文策介紹,在醫生需要調閱患者的檢查檢驗結果或者其他相關電子病歷信息時,系統會自動給患者預留的手機發送授權訪問碼,或者患者通過動態就診碼掃碼授權的訪問方式,給醫生授權確認。醫生完成患者診療過程、關閉信息診療窗口后,本次授權訪問即結束,再次查看需要患者二次授權。
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要求醫療機構加強數據安全管理,依法依規對數據的產生、傳輸、存儲、使用、共享、銷毀等實行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提高數據安全防護能力和個人隱私的保護力度。運用加密二維碼技術,通過授權訪問機制,來保護患者隱私,加強醫療健康數據管理“防濫用”。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國家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已基本建成,省級統籌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不斷完善,基本實現了國家、省、市、縣平臺的聯通全覆蓋。目前已有8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204個地級市開展了檢查檢驗結果的互通共享。
在此基礎上,這次攻堅行動提出,2025年年底,要實現以下任務:全國所有的二級公立醫院要實現檢查檢驗結果跨機構調閱;有條件的省份要實現商業健康保險就醫費用即時結算;試點省份要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向居民本人提供實時授權查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