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U在线,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 欧美 日韩 卡通 另类,国产 欧洲日韩亚洲

上饒新聞網


上饒視聽網

上饒新聞APP 上饒日報
抖音
上饒發布 數字報刊 大美上饒
首頁 > 健康 > 健康資訊 > 保健 > 正文

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力量

2023-12-30 11:19:14  |  來 源:人民日報  點擊:
12月29日,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紀念暨表彰大會在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切會見會議代表,向他們表示熱烈祝賀,并向正在和曾經執行援外醫療任務的同志們致以誠摯慰問。

今年是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60年來,一代又一代援外醫療隊隊員牢記黨和祖國的重托,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以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全心全意為受援國人民服務,促進了受援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作出重要貢獻,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中國醫療隊是當之無愧的白衣天使”

每天清晨,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友誼醫院診室還沒開門,就已有數十名患者在走廊里有序等候。診室后方的中國醫療隊駐地的墻上,中國醫療隊精神——“不畏艱苦、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16個大字分外醒目。

今年2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國的中國醫療隊隊員回信指出:“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珍視生命,援外醫療就是生動的體現。希望你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力弘揚不畏艱苦、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以仁心仁術造福當地人民,以實際行動講好中國故事,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每讀一遍總書記的回信,心里都熱乎乎的。”第19批援中非共和國醫療隊隊長、浙江省嘉興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寶祥說,“在援外的556天里,隊員們秉持同發展中國家守望相助、共謀幸福的初心,發揚中國醫療隊精神,以實際行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12月29日,在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紀念暨表彰大會現場,王寶祥說:“習近平總書記面帶微笑,握手溫暖又有力量,讓我們感受到莫大的關懷和鼓舞。我們一定不辜負總書記囑托,繼續弘揚中國醫療隊精神,讓中國醫術幫助更多受援國家民眾。”

內蒙古自治區第四醫院外科主任醫師李俊升先后6次奔赴盧旺達援外。沒有加壓輸液器,就用自己的雙手去加壓輸液;用自制腹帶為術后患者保護腹部;為骨折患者自制牽引架……為更好地救治患者,李俊升和隊員們積極創造條件。談到是什么吸引他多次參加援外醫療工作時,李俊升說:“盧旺達非常需要醫生,中國醫護人員的知識和技術能實實在在地幫助當地患者。”

自1963年首次向國外派遣醫療隊以來,我國累計向76個國家和地區派遣援外醫療隊隊員3萬余人次,援建醫療衛生設施130余所,診治患者近3億人次,挽救了眾多寶貴生命,培養了大批當地醫療人員,提高了受援國醫療技術水平,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中國醫療隊是當之無愧的白衣天使。”中非共和國衛生和人口部部長索姆塞表示,中國醫療隊不僅治病救人,還傳授醫術醫技,培訓當地醫生,幫助建立起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坦桑尼亞桑給巴爾總統姆維尼由衷地說:“中國對我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多次為中國醫療隊授獎,感謝中方長期以來在醫療衛生領域的無私援助。

坦桑尼亞桑給巴爾地處非洲東海岸,總人口約160萬。自1964年中國向坦桑尼亞桑給巴爾派出首批醫療隊以來,中國醫生累計診治當地患者770萬人次,開展各類手術25萬多例,搶救危重患者4萬余人次。第31批援桑給巴爾醫療隊隊長、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瞿利帥說:“援外醫療彰顯了中國的大國擔當。在中國醫療隊精神的指引下,我們盡己所能地為維護人類健康福祉作貢獻。”

“他們一直記得這個稱呼——中國醫生!”

從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宣布實施健康衛生行動,到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宣布建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等援外醫療舉措,再到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宣布把“衛生健康工程”列為中非合作“九項工程”之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援外醫療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國援外醫療步入發展合作新階段,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重要貢獻。

“在柬埔寨16個月的工作中,我們與當地醫務人員風雨同舟、攜手抗疫,圓滿完成任務。”首支中國援柬埔寨中醫抗疫醫療隊隊長、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肺病科副主任樊茂蓉說。在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中國醫療隊白手起家,啟動中醫科門診,并將中國門診管理經驗、中西醫結合工作模式傳授給柬方醫務人員。

數據顯示,中國援外醫療隊先后與43個國家和地區的48家醫院建立對口合作,協助共建25個臨床重點專科中心,填補數千項技術空白,為受援國培養醫療人員10萬余人次,留下了“帶不走的醫療隊”。在醫療隊員和當地醫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部分中國援建的醫院已成為所在國家的醫學中心,極大提高了受援國醫療技術水平。

2019年,廣東省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吳德熙參加了援多米尼克中國醫療隊。在中多友誼醫院援外的39個月中,他救治患者約5000人次,開展多項新技術,并推動創建多米尼克首個心血管專科,被多米尼克時任衛生部部長麥金泰爾稱作“多米尼克衛生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幾內亞人民不一定記得我們的姓名,但他們一直記得這個稱呼——中國醫生!”對于第24批援幾內亞中國醫療隊隊長暨國家埃博拉防控專家組組長、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王振常來說,援外醫療是他和隊友們的初心所系、使命所在。2014年8月,迎著肆虐的埃博拉疫情,這支醫療隊踏上征程。在18個月的醫療援助中,王振常帶領醫療隊幫助幾內亞政府培訓了1679名公共衛生師,為幾內亞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打下堅實基礎。在他看來,能夠將自己的事業融入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每一位援外醫生的光榮。

“中方重信守諾和友好情誼的生動體現”

中國援外醫療隊既是人民健康守護者、中外友誼傳遞者,也是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

浙江省湖州市中醫院護理部主任朱惠芳是第14批援中非共和國醫療隊和第25批援馬里醫療隊隊員。援外期間,她克服當地停電停水、天氣炎熱、瘧疾多發等困難,全心全意救治和護理患者。“中國醫療隊精神賡續流傳,指引著我們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用心服務當地民眾,既要做好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也要播撒友好情誼的種子。”朱惠芳說。

巴布亞新幾內亞距離中國重慶6000公里之遙,來自重慶的醫療隊已在這里開展援助工作21年。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何衛陽是第9批援巴布亞新幾內亞醫療隊隊長。在莫爾斯比港總醫院工作的400多天中,他和隊員們幫助當地醫院泌尿外科開展實施新的醫療技術,并促進建立了巴新第一個泌尿外科微創中心。“援外代表的是國家,能被當地民眾認可,我便無悔。”何衛陽說,未來將繼續為援外醫療培養后備人才,同時做好外國醫生來華進修的“傳幫帶”工作,講好中國醫療隊故事。

2022年3月22日,中國首批援所羅門群島醫療隊跨越山海,抵達該國首都,開展援外醫療任務。來自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針灸科副主任醫師雷衍東和其他隊員積極推廣中醫針灸,使中醫針灸獲得所羅門群島執業行政許可,納入該國醫療發展規劃。他們還開展了所羅門群島首例血液透析、首次使用三代藥物溶栓和植入臨時起搏器搶救心梗患者,還創造條件向該國引入了泌尿外科微創手術。所羅門群島衛生部部長卡爾維克·托加馬納表示,中國醫療隊的到來是“中方重信守諾和友好情誼的生動體現”,中國醫療隊甘于奉獻,展現精湛醫術,有力維護了當地民眾生命健康。

今年3月,首批援所羅門群島醫療隊完成任務回國,雷衍東主動申請留任。“中國醫生在當地已成為一張響亮名片,得到當地民眾的高度認可與信任,我希望繼續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和增進中所人民友誼努力工作。”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