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肝炎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病毒感染,如甲肝、乙肝、丙肝是因病毒感染引發;用藥不當,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場所,如果用藥不當或體質敏感,可能造成肝臟損傷;過量飲酒,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肝臟超負荷運轉;肥胖因素,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容易導致肝功能異常;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狀態異常可能引發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炎不僅會損傷肝臟,還可能累及其他臟器,誘發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由于肝臟沒有痛覺神經,疾病發生時一般沒有明顯癥狀,較容易被忽視。如果患肝炎后未及時治療,可能使病情加重,引發肝纖維化或肝硬化,嚴重的甚至會發展成肝癌。
如果出現以下癥狀,提示肝臟可能已經受損,應及時就醫治療:食欲減退、腹痛、腹瀉、排斥油膩食物、食入油膩食物后有惡心感等消化道癥狀;皮膚瘙癢、無光澤、彈性減弱,皮膚、鞏膜、尿液黃染(發黃),肝掌(大拇指和小拇指根部出現紅色斑塊、斑點),蜘蛛痣(形態似蜘蛛,痣旁有放射狀排列的毛細血管擴張,常出現在面部、肩部、頸部)等皮膚癥狀;長期疲倦乏力、肢體麻木、嗜睡、昏迷等神經系統癥狀。
肝炎可防可治。預防病毒性肝炎要注意這些方面:接種疫苗,接種肝炎疫苗是目前預防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手段。甲、乙、戊型肝炎可通過接種疫苗進行預防,目前尚無針對丙型和丁型肝炎的疫苗。切斷感染途徑,避免無保護地接觸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液、體液、排泄物等,剃須刀、牙刷等個人器具不要與他人混用,使用醫療器械時嚴格進行消毒處理等。此外,易感人群要做好防護。兒童、老人、孕婦和醫護人員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在生活工作中要做好防護,避免接觸肝炎病毒。
情緒、睡眠、飲食、藥物等都會影響肝臟功能。因此,預防非病毒性肝炎,還要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入手。
合理用藥。一些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對肝臟有直接毒性作用。生病后應及時就診,根據醫生建議服用藥物,不要隨意用藥或增減藥量,以免引發藥物性肝炎。如需聯合用藥,應遵循醫囑,并定期檢查肝功能。
限酒。酒精會影響肝臟代謝,進而使肝細胞發生病變,形成酒精性肝炎。建議盡量少飲酒或不飲酒。
健康飲食。保證三餐營養均衡,少吃高油高脂肪食物。平時可適當多食用富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如魚、豆腐、雞肉、西藍花和菠菜等。
少熬夜。中醫認為,人臥則血歸于肝。當睡眠充足時,流經肝臟的血液循環豐富,肝細胞的修復能力加快,有利于肝細胞再生。熬夜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不利于肝細胞修復。建議盡量規律作息,早睡早起,避免過度勞累。
疏解情緒。中醫認為肝主疏泄,指肝臟具有疏暢氣機、調節情志、促進膽汁分泌與疏泄、協助脾胃消化的功能。不良情緒會影響肝臟的疏泄功能,導致肝氣郁結。因此,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及時疏導不良情緒。
定期檢查肝功能可及時發現早期肝臟病變,增加疾病治愈概率。尤其是年齡在40歲以上、曾感染過病毒性肝炎、有肝癌家族史、長期服藥、長期飲酒的人群,更應定期進行肝臟相關檢查。建議每年檢查1次肝功能,已有慢性肝病的人群每3—6個月復查1次。
(作者為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肝病醫學部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