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兩小時正常血糖的高限是多少?救助溺水者,如溺水者有呼吸心跳,應該讓其側臥還是仰臥?一般推薦的生育間隔是幾年……這些看似關聯并不大的問題,實際上都是公民應該具備的健康素養常識。
不久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24年版)》(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歷時1年修訂、近百名專家參與、涉及30多個專業領域,覆蓋健康中國行動全部15個專項行動和全生命周期,這將成為全新的公民健康行為指南。
全民健康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指標。健康素養是個人獲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運用這些信息維護和促進健康的能力,代表人的健康認知、健康技能及健康責任。大力推進全民健康建設,提升全民健康素養,不僅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會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產生影響。
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健康素養促進工作。新時代以來,相關部門通過不斷加強健康教育,推動個人和群體樹立健康觀念、掌握健康知識、養成健康行為,從而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2023年健康素養監測結果顯示,2023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9.70%,比2022年提高1.92個百分點。這一結果既印證了健康教育的成果,也客觀反映出人民群眾對健康、對健康知識日益增長的期盼和需求。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居民健康素養仍有提升空間。《“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都提出,到2030年健康素養水平要達到30%的目標,我們目前略有差距。另一方面,東、中、西部地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還存在較大差異,農村居民的健康素養仍然有待提升。
隨著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人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持續提升。同時,在健康領域也面臨著一些新形勢,一方面是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負擔加重,傳染病的威脅仍然存在,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吸煙、過量飲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較為普遍。
“預防為主”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養生保健理念,是我國一直堅持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無論是傳染病還是慢性病,主要與個人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關。國內外大量實踐證明:堅持預防為主,養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是預防傳染病和慢性病的首選策略和措施,是促進健康的最有效、最經濟手段。因此,我們仍需持續發力,不斷推進我國公民健康素養進一步提升,讓每個人成為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社交媒體的普遍應用,人們獲取健康信息的渠道更加新穎多樣,內容更加新鮮豐富,群眾主動獲取健康信息的積極性顯著增強,需求更加多元化,這對健康信息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令人欣慰的是,經過多年努力,我們已經擁有了健康促進方面的頂層設計,逐步建立起多部門協作、統籌社會資源的機制,打造了優秀的健康科普專家團隊,這些都為持續推進公民健康素養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各地也在不斷拓展健康促進的渠道,豐富健康宣教形式,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健康知識、學習健康技能,切實提升健康素養。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提高公眾的健康水平,需要國家、社會和個人共同努力。讓我們攜手共進,為提升公民健康素養、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