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修水縣漫江鄉的寧紅茶制茶基地茶園中,俞旦華查看茶葉生長情況(4月24日攝)。
群山環抱,綠水縈繞;云凝深谷,空氣清新。步入位于江西省修水縣漫江鄉寧紅村的漫江紅茶葉基地茶園,一排排茶樹縱橫有序,幽香襲人。
漫江鄉是傳統紅茶寧紅茶的發源地。寧紅茶全稱“寧州工夫紅茶”,因修水古稱寧州而得名。該茶屬全發酵類中小葉種紅茶,起源于清乾隆晚期。
寧紅茶采摘多在云霧初散的早晨,鮮葉采下后嚴格揀選分級,經“輕萎凋、重揉捻、足發酵”特色技藝制作而成。2021年,寧紅茶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2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茶葉,茶湯的鮮度、濃度、亮度,都是評判茶葉的標準,這就需要制茶師看茶做茶,憑借眼觀、鼻聞和手感來把握,”有40多年制茶經驗的寧紅茶制作技藝代表性非遺傳承人俞旦華說,“做茶如做人,要恰到好處,盡心盡力。”
66歲的俞旦華出生寧紅世家,對茶有著特殊感情。俞旦華祖輩曾在修水縣經營源興福茶號,其父親俞道文一生致力于寧紅茶傳統工藝向現代化生產轉化,編纂了《寧紅茶制作工藝》。俞旦華十幾歲就隨父親學制茶,1987年,他從安徽農學院茶業系畢業后回到家鄉,踏上制茶路。
作為制茶人,俞旦華對一芽一葉牽掛在心。新茶萌發、撫摸鮮葉的質感、品聞揉捻發酵的味道……溫度、手感、形狀、味道,是俞旦華經常掛在嘴邊的詞語。他介紹,茶葉鮮葉經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毛茶,再經篩分、復火等數道精制流程,方能做成成品寧紅茶。
“揉捻要是沒做好,揉細了,茶葉外形不好看;揉不到位的話,又影響茶葉的發酵。”俞旦華邊說邊向青年員工展示手工揉捻手法。在制茶人的匠心妙手下,綠葉經過神奇的轉化,改變形態、凝聚芬芳。變形后的茶葉投于熱水之中,幾個轉身,變成唇齒留香的紅茶。一杯寧紅,茶湯紅艷明亮,入口甜醇爽口,回甘持久。
數十年與茶為伴,俞旦華堅持在傳統基礎上不斷創新,他帶領團隊提升制茶技藝,不斷拓展成品寧紅茶的類型。看到寧紅茶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俞旦華深感愉悅。紅茶暖胃,制茶暖心。“制茶人就像手中的茶一樣,凝聚芬芳,傳遞甘甜。”俞旦華說。
為了弘揚寧紅茶制作技藝,他創建了寧紅茶產學研用合作基地、博士工作站,建起非遺傳承工坊,向愛茶之人傳授寧紅茶制作技藝,讓寧紅茶香遠揚、傳統技藝不斷煥發新的魅力。
新華社發(吳圓生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