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6日電(記者賀書琛)據(jù)內蒙古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廳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五一”假期,內蒙古共接待國內游客1502萬人次,總消費達106億元,兩項數(shù)據(jù)均創(chuàng)近年新高。隨著文旅消費市場活力的不斷迸發(fā),多元文化游正成為內蒙古假日旅游的一道新風景。
假期首日,內蒙古博物院推出“故塞同風——長城及長城地帶的文化交融”系列展覽,用百余幅圖表展現(xiàn)長城沿線各民族交往交融的歷史,觀展游客絡繹不絕。內蒙古博物院還開展“雅集游園會”、“匠心琢玉”玉器磨制體驗、短劇《文物“打工”日記》等各類活動120余場。“五一”假期,內蒙古博物院累計接待游客超過9萬人次,提供講解服務462場次。
在有著400多年歷史的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不時有游客與古建筑合影留念,或是駐足非遺手工藝品展臺,驚嘆于精妙的傳統(tǒng)技藝。羊毛氈燙畫制作者胡日樂以鐵器為筆、毛氈為紙,不施顏料,僅憑筆的溫度和使用筆的力度來“涂抹”顏色。假日里,胡日樂制作的生肖主題和草原文化主題的羊毛氈燙畫供不應求。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額爾古納河右岸》描繪了鄂溫克族的歷史和風俗,讓這個神秘的古老民族的生活為更多人所知。許多讀者慕名來到根河市,感受鄂溫克族的民俗文化,品嘗特色肉串、自制列巴和藍莓果醬,聽民歌、喂馴鹿,動手搭建“撮羅子”,體驗森林中的寧靜生活。“書中淳樸、熱情、神秘的人物,都活脫脫跳出來了。”湖南游客張良國感慨。
傳統(tǒng)文化游煥發(fā)新光彩,同時,一些熱門主題文化游也創(chuàng)新場景、形式,為消費市場注入全新活力。
“五一”期間,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歸流河生態(tài)公園每天都有“沒有圍墻、看臺、舞臺”的路邊音樂會,過往游客拿起麥克風“想唱就唱”,五湖四海的人們因為分享歌聲而拉近距離,游客們駐足合唱,享受自在的輕松氛圍。“第一次接觸這樣形式的音樂會,不同年齡的人都沉浸其中,十分愜意。”浙江游客魏澤群說。
在烏海市海勃灣區(qū),一場沒有馬的“馬幫大會”吸引上萬名游客參加。5月1日,為期3天的烏海第七屆馬幫大會暨首屆汽車戶外露營大會開幕,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2000余臺越野車和上萬名越野愛好者參與。萬“馬”巡游、沙漠場地賽、改裝車展、汽車戶外露營大會、搖滾電音節(jié)等10余項精彩紛呈的活動輪番上演,濃烈的越野沖沙氛圍帶動烏海市越野文化主題旅游持續(xù)升溫。
“今年‘五一’假期,內蒙古旅游消費市場需求和供給的文化屬性都更為凸顯。”內蒙古師范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楊蘊麗教授說,隨著零售、商圈、夜經(jīng)濟、文娛、數(shù)字化消費需求持續(xù)釋放,以及游客對于文化需求升級,文化游業(yè)態(tài)正在迅速走向多元化,成為游客假日旅游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