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U在线,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 欧美 日韩 卡通 另类,国产 欧洲日韩亚洲

上饒新聞網


上饒視聽網

上饒新聞APP 上饒日報
抖音
上饒發布 數字報刊 大美上饒
首頁 > 健康 > 正文

檢驗數據重要還是患者感受重要

2024-06-11 16:03:51  |  來 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點擊:

日前,《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刊發了一篇文章,指出了當前臨床中存在的一個嚴重誤區:越來越重視檢驗指標/數字,而忽視患者的實際感受。這一現象在醫生和患者中都普遍存在。

在臨床實踐中,究竟是檢驗數據重要,還是患者的癥狀感受更重要?

如果從生物學的角度理解疾病,檢驗數據重要;如果從人的角度認識疾病,患者的主觀感受重要。要是讓我從臨床醫生的角度二選一的話,我認為后者更重要。

癥狀是患者的感受,誰得病誰難受,有癥狀就一定有原因,可以是病理的,也可以是心理的,它們對醫生都有意義。每一位醫生的臨床實踐都是從病史開始,也就是患者主訴的癥狀。不同的癥狀對應不同的疾病,同一個癥狀也可以在不同疾病出現,可以說,沒有癥狀就沒有疾病的診斷。

有些疾病的癥狀非常特異,如闌尾炎常常有轉移性右下腹痛;心肌梗死常有壓榨樣胸痛;十二指腸潰瘍常有饑餓性疼痛、進食后減輕的表現。所以,要想短平快地診斷疾病,就一定在問診病史上下功夫。

其次,針對癥狀進行規范詳細的體格檢查,通過醫生的一雙手、聽診器,不出診室就可以把許多疾病診斷清楚。比如,對一位呼吸困難的患者,雙肺聽到哮鳴音就可以考慮支氣管哮喘;對一位腹痛、腹脹的患者,查體發現腹部膨隆,腸鳴音消失,就要高度懷疑腸梗阻的診斷。

大約50%以上的病例應當能夠從病史得到初步診斷和診斷線索。有人估計,單純通過體征得到診斷的病有30%,單純通過化驗檢查(包括現代一些很完備的檢查)得到診斷的不過20%。

當然,在采集完病史和體格檢查以后,對一些不能明確診斷的疾病,可以針對性地選擇必要的實驗性和影像學的檢查。

所以,臨床診病要靠病史、查體以及有目的性的實驗檢查。

當前,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檢驗科和影像科都越做越大,設備越來越高大上。通過檢驗可檢測的指標項目越來越廣,數值越來越敏感。影像可以把身體做到360度無死角,也可以發現更微小的病灶。這些確實為疾病的診斷帶來了不少幫助,但同時也給臨床診斷疾病帶來糾結。

許多臨床醫生慢慢把從病史和查體帶來的一手材料,讓給了檢驗指標/數字。一切診斷,機器說了算,醫生缺少了臨床思維能力。過于敏感的指標有時與疾病相差十萬八千里,但完全依據指標,進而擴大診斷,就會過度治療。指標/數字雖是客觀的,但不加分析地全盤接受,結果就可能誤診誤治。

所以,對于檢驗指標/數字在臨床的運用,永遠是臨床的癥狀、體征是第一位的,雖然會有主觀因素,但卻起主導作用。這是因為,化驗只是疾病部分的反映,它的著眼點是生物學層面,而真正主導疾病發生發展的是人本身,人這個主體有生物學的一面,也有心理精神的一面,它們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疾病的千變萬化。而看得見摸得著的量化指標既不特異,也不全面,也許與疾病相關,也許與疾病無關,更不能對人的心理和精神作出預判。

作為一名臨床醫生,如果沒有對患者病史和體征全面資料的掌握,沒有用病理學、生理學知識解讀患者臨床蛛絲馬跡癥狀的基本功,沒有通過長期積累鍛煉出來的敏銳的臨床眼光,沒有從軀體到心理分析疾病發生發展的動態思維,再多的化驗指標也不足以支持最終的診斷。

患者是因各種不適來見醫生,一是希望醫生對不適作出回應,二是解決不適,三是對各種圍繞疾病的困惑得到醫生的重視和幫助。

這樣一看,如果醫生一味地用數據來與患者發生聯系,先不說能不能解決疾病的問題,患者一不懂數據,二感受不到醫生的人情味,其結果就是覺得被忽視、被冷落,也許還有不被尊重。反之,有的放矢,合理地運用檢驗數據,醫生把更多精力用到臨床,貼近患者,察言觀色,情感互動,獲取臨床的一手資料,不僅對疾病的診斷,而且對患者的就醫感受,都會有很大的不同。

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數據會被應用到臨床工作中,但患者在臨床中獲得好的就醫感受的需求永遠不會變。臨床既然要解決疾病的問題,就不能對患者的感受無動于衷,更何況患者好的感受還會為醫患帶來更和諧的關系,進而為疾病的診斷帶來更有價值的信息。所以,檢驗數據重要還是患者感受重要?在數與人面前,毫無疑問要選擇人。

(作者為北京積水潭醫院急診科原主任、主任醫師)

每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