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呼吸系統疾病中最為嚴重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著民眾的生命健康。
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梅隴院區)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胡潔14日接受采訪時指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小細胞肺癌已進入免疫治療時代。對于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作為標準的一線治療方案,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已經可以突破一年大關。對于局限期的小細胞肺癌,盡管臨床還沒有廣泛應用,但也有新的研究表明,在放化療之后,給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L1抑制劑的持續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生存。”
肺癌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其中,小細胞肺癌侵襲性較強、腫瘤進展速度快、惡性程度高、預后差。胡潔說,與非小細胞肺癌相比,小細胞肺癌容易發生轉移,治療難度大,以往有效治療手段相對有限。
手術治療是早期治療肺癌的主要方法,但一般只有I–IIA期的早期小細胞肺癌患者才能接受手術治療,這部分患者數量僅占小細胞肺癌患者總量的5%。除手術外,放化療也是當前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放療聯合全身化療(同步放化療)是局限期小細胞肺癌的標準治療方法。胡潔介紹,雖然患者在最初階段對化療和放療有應答,但仍會復發且快速進展,患者依舊面臨長生存的迫切需求。
胡潔直言:“盡管免疫治療在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上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多數患者,特別是老年群體,仍對癌癥感到恐懼和焦慮。加之老年患者肺癌的合并癥較多,標準治療模式的應用變得復雜且受限。因此,需要集合心理學、藥學等領域專家,對患者進行深度且細致的多學科會診,以確保患者在整個治療周期的各關鍵節點能夠得到全面、貼心的治療與關懷。”
據了解,隨著肺癌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患者整體生存周期得到了顯著延長。但由于患者間臨床特征和需求存在顯著差異,越來越多的專家強調對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多學科診療和全病程管理的重要性,即:對患者治療前、治療中和治療后,實施全程管理。
目前,小細胞肺癌采用的治療方式還是多學科綜合診斷方式,隨著代代更迭,多學科聯合會診的內核理念也正由“以病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據悉,融合多個疾病領域治療思維,針對疑難、重癥以及合并多種并發癥的患者,提供更精準、更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才能讓患者生存更久、生存質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