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記者李恒)當前,我國多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當地的水質易受影響。對此,專家提示,為預防水源性疾病,公眾要選擇衛生安全的水,不喝來源不明或受污染的水,避免接觸不安全的水,不在水源地附近隨意傾倒垃圾和污水,以免污染水源和周邊環境。
“洪澇災害后,洪水可能淹沒或破壞水源地以及制配水的設施設備,水源就容易受到污染,自來水管線等可能出現破損、滲漏,這樣水源性傳染病發生的風險就會增加。”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應急辦主任、研究員孫宗科說。
專家建議,洪澇災害初期公眾可以選擇瓶裝水、桶裝水和應急供水。如果當地不具備飲用瓶裝水、桶裝水條件時,水要燒開之后再喝。洪水過后,被淹沒的水井要徹底清淤,經過消毒檢測合格后再恢復使用。在正式恢復供水之前,自來水要經過疾控部門檢測。
夏天天氣濕熱,尤其是南方部分發生洪澇災害的地區,公眾在飲食上要注意什么?“總原則是健運脾胃、祛暑化濕。”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宋坪建議,公眾要保持清淡飲食,避免過于油膩、生冷食物,減輕脾胃負擔。多吃健脾胃、助消化、祛暑濕的食物,如蓮子、山楂、薄荷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