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李棟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鄉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進鄉村旅游集聚區(村)建設,培育生態旅游、森林康養、休閑露營等新業態,推進鄉村民宿規范發展、提升品質。”
當下,正值國內暑期游高峰,全國多地備足“夏日文旅大餐”,避暑游、鄉村游豐富多彩,把“頭回客”變“回頭客”,讓“流量”變“留量”,夏日鄉村旅游經濟活力四射。
在四川丹棱縣順龍鄉幸福古村,游人如織的步道蟬鳴花香,錯落有致的民宿院落散落其間。重慶游客石聚軍一家享受著難得的夏日時光:“第一次在古村里度假,隨處可見石板、石梯,非常舒適,還帶孩子一起摘果子、滾鐵環,仿佛時光都變慢了。”
丹棱縣德祥文化院壩負責人文德祥站在一旁瞇眼笑。“這幾年,我家建成了文化院壩,供大家假期來唱唱歌、跳跳舞,沒想到鄉村旅游也成了大家的重要增收渠道。”文德祥說。
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我國出臺的一系列文旅產業發展政策。《“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著鄉村旅游發展駛上快車道,一批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的鄉村旅游目的地正蓬勃發展。
火熱的暑期旅游市場中,鄉村游因親近自然、玩法多樣吸引眾多游客參與,“新”正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鮮明標簽。
黑龍江撫遠市烏蘇鎮抓吉赫哲族村,過去是個落后的小漁村,村民靠捕魚為生。近年來,撫遠市規劃烏蘇里船歌風光帶,引導漁民轉產上岸,發展旅游業、赫哲族文化產業等,抓吉村面貌煥然一新,村民也過上了好日子。
“老鐵們,歡迎來到直播間,這里是祖國東極,太陽最早升起的地方,看看咱們的江魚新不新鮮……”一大早,95后村民盧振宇站在手機鏡頭前開始了新一天的直播。
從以前靠打魚解決溫飽,到如今賣風景和農產品為業共同致富,盧振宇的收入較從前翻倍增長,在短視頻平臺上也收獲了200多萬粉絲,成了村里直播致富的紅人。
“這些年發展旅游,村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歡迎大家來村里感受赫哲族文化風情。”說起農村文旅帶來的變化,盧振宇有著切身體會,“隨著平臺粉絲量越來越大,希望把家鄉風景、特產推銷出去,讓各地游客來避暑的同時,感受少數民族別樣的傳統文化。”
鄉村游的火熱離不開政策保障和支持。《“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完善鄉村旅游政策保障體系,鼓勵各地區因地制宜將鄉村旅游納入縣域相關規劃,統籌推進鄉村旅游道路、停車場、廁所、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當前,各地積極強化制度設計,完善基礎設施,不斷提升保障水平,為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鄉村旅游供給體系提供了硬支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何發揮好優質生態環境優勢,讓農文旅深度融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任鵬表示,近年來,鄉村文旅融合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躍態勢,規模持續擴大、業態逐漸豐富、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為促進鄉村文旅產業轉型升級、鄉村居民生活質量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撐。
“要構建‘科技賦能、三產融合’的鄉村文旅產業新樣態。以文化旅游為重要媒介,搭建‘數智化’文旅創新創業平臺,鏈接一二三產業要素資源,并根據不同地區稟賦研發特色文旅產品、打造數字文旅項目、改造提升各類旅游經營業態,提升鄉村文旅的科技成色。”任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