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欣)日本東京理科大學研究人員從一種常見于人類皮膚上的細菌——結核硬脂酸棒狀桿菌中,發現了一種有前景的酪氨酸酶抑制劑,可起到安全美白皮膚的效果。這項研究發表于新一期《國際分子科學》雜志。
紫外線照射會導致黑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徑紊亂,使黑色素過度積累。為此抑制黑色素合成的酪氨酸酶抑制劑常被應用在化妝品行業中。然而,一些抑制黑色素合成的化合物,如對苯二酚,對人類皮膚有毒性,已不再推薦作為美白劑使用。對更安全替代品的日益增長的需求,促使科學家競相從微生物中尋找低毒性的酪氨酸酶抑制劑。
研究人員表示,寄居在人類皮膚上且能逃避免疫反應的細菌,通常會成為共生細菌。這些天然的皮膚衍生產物毒性低,因此本質上更安全。經過對100多種皮膚來源的細菌進行篩選后,研究人員發現結核硬脂酸棒狀桿菌能夠產生一種強效的酪氨酸酶失活化合物。隨后的實驗確定了該活性化合物為環(脯氨酸—酪氨酸)。
實驗證實,環(脯氨酸—酪氨酸)對人體細胞無毒,適合用于對抗色素沉著。此外,該代謝物還表現出其他有益特性,如抗菌、抗氧化和抗癌活性,進一步增強了其在各種應用中的治療潛力。
盡管前景看好,但在這些天然活性成分進入消費市場之前,還需進行廣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