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9日電 (歐陽易佳)慢病是不構成傳染、長期積累形成疾病形態損害疾病的總稱,主要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腫瘤、慢阻肺等疾病。
在我國的老年人口中,有近1.9億人為慢病患者,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將對慢病相關的醫療服務體系造成一定影響。此外,不規律生活方式、過大壓力等因素疊加,也導致慢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多。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衛生健康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斷延長,慢性病防控值得關注。
2023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以下簡稱《舉措》),圍繞做好慢病管理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現在的慢病管理市場整體呈現基層醫療資源不足、信息化管理不足、缺乏專業慢病管理指導等特點。”歐姆龍健康醫療(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趙耀表示,“慢病管理需要長期跟蹤和數據積累,但目前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不足,難以實現全面監測和個性化管理。”
趙耀介紹,今年上半年歐姆龍相繼推出了無線心電記錄儀和可同時測量心電圖的電子血壓計(以下簡稱“心電血壓計”)。過去,患者只能在醫院進行心電監測,這兩款產品將這一服務延伸至日常生活,使患者在家中、辦公室等場景中隨時隨地進行心電監測。
“上述產品能為患者的日常監測提供科學的記錄,并為醫生診斷及治療提供支持。”趙耀說,“‘智律波’房顫風險提示血壓計采用可視化顯示脈波狀態,實時感知心房律動。”
《舉措》提出,要方便社區居民尤其是上班、上學等人群在家門口就近獲得基本醫療、慢病配藥、家醫簽約、健康咨詢等服務。
“我們不斷打通慢病管理的各個環節,實現監測、預防、治療全流程服務。”趙耀表示,通過建設MMC健康便利店、MMC健康驛站等,將智能醫療器械和慢病管理服務帶進企業、園區及社區,打通治療“最后一公里”,推動全民健康。
健康監測、診療服務、慢病管理……隨著健康意識的普及,各地不斷探索,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將數字化融入醫療服務各個環節,讓越來越多患者感受到就醫的便利。
在歐姆龍大連生產工廠,從供應商端到出廠狀況,都已實現可視化的數字系統管理。
“工廠結合實際生產情況,協同第三方研發了一款數字管理系統,來保障產品生產全過程的透明化、可視化,更好地對品控進行管理。”歐姆龍大連有限公司開發流程革新統括部統括部長曲振紅說。
趙耀認為,未來將通過智能終端聯動和遠程醫療,打通各類設備的健康數據,實時智能追蹤身體健康狀況,為遠程醫療咨詢和隨訪等提供更多依據。同時,推出便于攜帶的健康監測設備,方便患者隨時隨地進行健康數據的自我監測,提高健康管理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