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共花費47956元,居民醫保報銷12978元,大病保險報銷11950元。”這是國家醫保局公布的一份個人報銷清單。因消化道問題,安徽省池州市村民童某去年曾兩次住院治療,結算時醫保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70.13%。
數據來源:國家醫保局
按照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居民醫保)2023年個人繳費標準,在大多數地方花380元就可以參加居民醫保,享受包括住院醫療、普通門診、門診慢性病、門診特殊疾病、大病保險、糖尿病、高血壓用藥保障以及生育醫療等多方面保障。如在住院醫療方面,可享受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為70%左右,大病保險支付比例不低于60%。
但是,對于健康狀況比較好的人,特別是年輕人,醫保年年都要交,到底值不值?
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黃華波介紹,利用國家醫保平臺的數據,可以按每10歲一個年齡段來進行分析:20-29歲、30-39歲、40-39歲、50-59歲的住院率分別是7%、8%、10%、14%;住院次均費用為7253、8195、9264、9554,最高分別是205萬、441萬、380萬、357萬。
結合以上數據,可以看到,即使是年輕人群,也可能面臨疾病風險。2023年5月,湖南岳陽市的村民戴某在田間勞作時突感不適,緊急送醫后被診斷為結腸惡性腫瘤,手術和化療開銷高達10萬元。由于沒有參加居民醫保,他不得不面對全部自費的現實,這對于本就拮據的家庭,無疑是沉重的負擔。
居民醫保還涵蓋分娩等生育醫療費用保障,這意味著參保人在完成生育分娩后,可以按照相關流程進行報銷。對于很多處于生育期的年輕人,這無疑是剛需。
醫保基金就像一個蓄水池,只有平時蓄滿了水,干旱的時候才能有應急的水。“為維護個人醫保權益,建議每個人都積極按時參保繳費。”國家醫保局待遇保障司司長樊衛東如是說。
為引導群眾連續參保,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提出“兩個激勵機制”和“兩個等待期”。
“連續參保有激勵”——對連續參加居民醫保滿4年的人員,從第5年起每連續參保1年,提高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至少1000元,鼓勵群眾長期參保,形成穩定的醫保資金來源。
“醫保基金零報銷有激勵”——對于當年沒有使用醫保基金的參保人員,第二年提高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至少1000元,平衡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與公平性。
“斷繳人員再參保設置待遇等待期”——對未在居民醫保集中參保期內參保或未連續參保的人員,設置參保后固定待遇等待期3個月;其中,未連續參保的,每多斷保1年,原則上在固定待遇等待期基礎上增加變動待遇等待期1個月。
等待期里發生的醫療費用醫保將不予報銷,以便增強群眾的參保意識,避免“有病才參保”的短視行為。
如果生活確實困難,該怎么辦?還有醫療救助托底。
醫療救助根據困難程度對困難群眾參保個人繳費部分給予分類資助,包括全額資助特困人員,定額資助低保對象以及符合條件的防止返貧監測對象。以低保對象為例,2023年個人繳費380元,醫療救助平均資助超過200元,個人繳費不到180元。
在征繳方式上,全額資助參保的困難群眾免征代繳,定額資助的實行差額征繳。來自國家醫保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醫療救助共資助8020萬困難群眾參保,監測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參保率持續穩定在99%以上。
基本醫保具有社會化屬性,醫保制度是一種社會互助的體現,也是一種社會責任。“今天我為人人,明天人人為我,整個社會的健康才能得到更好地保障。因此,不論現在身體是否健康,按時參加醫保,我們認為都是明智且必要的選擇。”黃華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