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誰都免不了有個病痛需要吃藥。但是不合理用藥的情況卻比比皆是,大都是因為患者存在錯誤的用藥觀念,比如盲目追求療效、迷信病友推薦、自己給自己開藥等等。常見的藥若用得恰當可以藥到病除,而貴的藥若使用不合理,反而會延誤治療、加重病情。
今天跟大家分享七個生活中常見的服藥誤區。
飯前服藥和空腹服藥混為一談
飯前服藥一般是指在飯前15-30分鐘內服用;空腹服藥的目的主要是減少食物對藥物的影響,比如腸溶片,需要藥物能快速通過胃抵達腸道發揮作用。關于空腹用藥,若每日服用一次,那么應在早餐前0.5-1小時服用。若每日服用2次,建議在飯前1小時或飯后2小時服用。
擅自增、減、停藥物
我接診過很多擅自增、減、停藥的高血壓患者和高血脂患者,大家的理由也都差不多,比如“我覺得好了”“指標已經下來了”“吃了一段時間沒效,所以加加量”。
實際上藥物治療起效是需要一定的療程,特別是慢性病不容易立竿見影,而有些病情看上去改善不意味著痊愈,仍需要藥物維持治療。總之,醫生會盡可能地讓服用藥物療效最大化而毒性最小化,所以要遵醫囑用藥。
把藥掰成多片吃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有些藥片中間有一道“刻痕”,這其實是提示該藥允許沿折痕掰開服用,但是不可嚼碎。
除此之外,其他種類的藥都不能掰著吃。比如控釋片和緩釋片,其中的有效成分比普通藥要高,掰開或嚼碎服用,會加速藥物吸收,可能引起中毒。再比如一些腸溶片,只有到了腸道才會釋放藥物,掰開服用的話,到達胃部后很容易受到胃酸的影響,大大降低藥物療效。
嘔吐之后補服藥物
因為疾病和個體差異等原因,有些患者服藥后會嘔吐。如果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過大,剛吃完就吐出整片藥物,需要立即補服。倘若是服藥后已經過了數小時,嘔吐物里也看不到藥物,則說明大部分藥物已經消化吸收,此時就不需要再補服了。
不遵醫囑多藥并用
不少患者為了讓病好得更快,盲目采用多藥并用,其實這是很危險的。有些藥物合用可以增加協同效果,而有些藥相互拮抗,甚至讓副作用相互疊加。如果對目前用藥有疑問,或者聽說哪種藥比較有效后自己也想用,還是先到門診咨詢大夫,切莫私自換藥。
追隨、模仿他人用藥
有些老年患者有“從眾”心理,在身體出現不適后憑感覺自診,認為自己的癥狀與某某相似,進而模仿他人用藥。實際上很多人不僅“多病一體”,即使同一種病也會有多種不同的癥狀。尤其多種慢病、多重用藥、肝腎功能不全的人,不建議盲目跟風用藥,還是要認真就醫明確診斷,否則可能增加不良反應及藥物相互作用風險。
用保健品替代藥品
坊間很多保健品夸得神乎其神,但這些都是廣告效應,保健品即使含有與藥物相似的成分,本質上還是“食品”,僅僅具有保健功能,幫助調節身體機能,并不能治療疾病。
選擇保健品應根據個人健康狀況、需求和醫生建議而定,要知道保健品也不是絕對安全的,吃多了同樣會引起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