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熱飯”里的民生溫度
——我市推進幸福食堂建設打造養老“幸福圈”
本報記者 任曉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而在養老服務中,三餐四季,食有所“依”,讓他們暖胃又暖心,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關鍵。
為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我市將“持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人助餐服務”列入2024年十大民生實事,切實增強老年人的幸福感、獲得感,按照“環境整潔、食品安全、管理規范、可持續發展”標準,高位推進城市幸福食堂建設,讓就餐群眾“吃得安心、吃得稱心、吃得暖心”,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幸福食堂233家,建成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1778個,覆蓋82.01%行政村,推動“養老”變“享老”穩步前行。
“家門口”吃上“暖心飯”
8月23日臨近中午飯點,陣陣飯菜香從信州區西市街道馬家弄社區幸福食堂后廚飄出。“上菜咯!”西紅柿炒雞蛋、炒豆角、蘿卜排骨湯……廚師把熱氣騰騰的家常菜裝進餐盤。家住附近的老人們結伴而來,有序點餐、打餐、落座,一邊品嘗可口的飯菜,一邊嘮著家常,安靜的廳堂漸漸熱鬧了起來。
“飯菜可口”“菜品樣式多”“價格實惠”“節省了做飯時間”……記者了解到,自從去年8月幸福食堂正式開業以來,附近老人幾乎每天都要到這里用餐,對飯菜和服務贊不絕口。整個食堂從就餐桌椅到地面的防滑設計,每個細節都充分考慮到了老年人的日常需求,在為老年人提供美味可口飯菜的同時,營造了像家一樣舒適溫馨的就餐環境。
“有了幸福食堂后,我們頓頓都能吃上熱乎飯菜,而且飯菜每天不重樣,還有補貼,經濟實惠,方便衛生,非常暖心。”每天踩著點來吃飯的徐婆婆贊不絕口。
“標準化”探索長“飄香”
飯菜飄香“炒熱”民生溫度,鍋碗瓢盆“奏響”幸福樂章。幸福食堂讓老年群體在家門口吃上了價格親民、合乎胃口的飯菜,也嘗出了幸福生活的好滋味。怎樣讓幸福食堂長久“飄香”,我市一直在積極探索。
近年來,我市統籌引領社會力量,因地制宜開展創新探索,以“保基本、廣覆蓋、可持續”為要求,多部門聯合印發了《上饒市加快發展老年助餐服務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上饒市老年助餐服務管理辦法(試行)》,有效解決居家老年人就餐方面問題,增進老年人福祉。
同時,我市堅持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充分開展需求調研,以“大數據+鐵腳板”的方式,將全市范圍內老年人能力狀況和養老服務需求等基礎信息錄入線上程序,選擇服務需求旺盛、人口規模較大的地區建設助餐設施,在全市范圍內做到助餐點標識、名稱、編碼、補貼、設備、信息系統“六統一”,建設了一批“后廚可觀、食材可溯、安全可查、送餐可及、質量可評”的標準化幸福食堂。
此外,各地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引導支持有口碑、有品牌、有情懷的社會餐飲企業積極參與老年助餐服務,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社會力量作用,堅持聚焦老年群體與服務大眾相結合,推動實現老年食堂向幸福食堂轉變。目前,我市老年助餐服務已探索出“餐飲企業+助餐”“嵌入式養老院+助餐”“社區+助餐”“物業+助餐”“中心廚房+助餐”等多元供給模式,讓幸福食堂長久“飄香”。
“食堂+”烹出“幸福味”
“我們經常來這里聊天、鍛煉身體,還可以觀看節目,村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娛樂休閑場所。”在橫峰縣姚家鄉東山村幸福食堂的活動室里,老人們三五成群地嘮家常、看電視……
我市利用幸福食堂拓展多元化養老服務,將助餐服務與其他養老服務項目相結合,開展知識講座、健康咨詢、文體娛樂、社交互動等活動,把餐桌拓展為“書桌”“茶桌”“棋桌”,切實讓老年人在熱乎飯中吃出“幸福味道”。
同時,各地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優勢,從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精神慰藉、文化惠民等方面入手,在幸福食堂融入志愿服務、休閑娛樂、醫療康復等功能,形成“幸福食堂+N”服務模式,聯合醫院、社工等機構開展“義診”“義剪”等服務活動,盡可能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養老需求。
一湯一菜品溫暖民生,一粥一飯嘗幸福晚年。幸福食堂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及特殊群體在“一餐熱飯”中感受到了濃濃關愛,傳遞了為老服務的溫度,也奏響了惠民生聚民心的“最美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