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輝
黃巢率軍起義九年間,有三次在銅鈸山駐軍。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黃巢在山東冤句起兵,輾轉在山東河南等地,經歷與王仙芝分裂、王戰死和河南失利之后。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三月,被迫南下,在浙西、江西一路失利,后與舊部王重隱相呼應,攻下信州(今江西上饒),隱藏在銅鈸山。關于這段史實,《資治通鑒》有記載,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黃巢義軍經銅鈸山“開山路七百里,攻剽福建諸州,十二月攻陷福州”。據銅鈸山村民介紹,當大軍抵達銅鈸山時,聽聞當地知府強搶民女,黃巢義憤填膺,出手相救,救下了山中葉氏獵戶的女兒。為報此恩,葉氏獵戶憑借對山勢的熟知,助黃巢大軍隱匿于銅鈸山深處,并于十二月,開出銅鈸山七百里山路,使義軍進入福州,轉入廣東,擺脫了朝廷的追兵,實現了戰略轉移。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十月,黃巢在廣州揮師北上,在湖南、湖北一路攻城略地。據《新唐書》記載,起義軍在湖北荊門遭劉巨容和曹全晸率軍伏擊,有十二個將領被俘,起義軍大潰敗,黃巢率軍渡江東逃,朝廷軍追上來,再次俘斬十之七八。黃巢率殘兵轉戰江西,第二次回到信州,回到熟悉的銅鈸山休整,這時有不少廣豐及周邊地區子弟加入,隊伍很快聚至二十萬,重振士氣,隨后向北進軍,一舉拿下安徽池州、宣州及浙江杭州一帶等十五州。黃巢在江浙一帶的勝利進軍再次震動了朝廷。
廣明元年(公元880年)三月,唐僖宗一面任命淮南節度使高駢為諸道行營都統,命他迅速進攻起義軍,同時征調昭義、感化、義武諸道兵南下,與高駢協力作戰。高駢遣其將張璘渡江南下,起義軍連戰失利。五月,黃巢又退守信州(今江西上饒)。這時北方諸道軍已兵臨淮南,張璘又率兵追擊甚急,而信州又恰遇疫病流行,起義軍士卒多死,元氣大傷。在起義軍處境十分危急的時刻,黃巢巧施緩兵之計,使諸道兵散歸其鎮。同時黃巢再次率軍回到銅鈸山,他將部隊中將剛染上瘟疫的士兵,立馬向銅鈸山中轉移,然后分散調治,防止瘟疫的大規模傳染。可能是山中的泉水含有礦物質,有退熱除病奇效的緣故,加上用山中草藥調治,所以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士兵迅速痊愈并恢復了作戰能力。黃巢依托銅鈸山這個險峻的山嶺作為屏障,誘敵深入,在洋口鶴山大勝朝廷軍,殺死淮軍驍將張璘,后又滅高駢軍。并乘勝攻占了睦州(今浙江建德)、婺州(今浙江金華)、宣州(今安徽宣城)。兵勢更加強盛,一路攻克河南多城,直搗長安。
第一次起義軍實現戰略轉移,扭轉了逆勢。第二次擴充聚集兵馬,壯大了隊伍。第三次戰勝了疫情,提高了作戰能力。前后一千年的茫茫歲月,人生易老,青山依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