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U在线,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 欧美 日韩 卡通 另类,国产 欧洲日韩亚洲

上饒新聞網


上饒視聽網

上饒新聞APP 上饒日報
抖音
上饒發布 數字報刊 大美上饒
首頁 > 健康 > 正文

一動就大汗淋漓,正常嗎?

2024-08-31 10:42:43  |  來 源:光明日報  點擊:

“稍微運動一下就會汗流浹背,不一會兒衣服就濕透了”“坐在空調房里,看著窗外的大太陽就不自覺地開始冒汗”“有時候坐著一動不動也會出汗”……

不少人天一熱就愛出汗,尤其是胖一點的人,一動一身汗,渾身難受。其實,汗腺是人體自帶的“空調”,到了夏天出汗少的話,感冒、皮膚病、失眠就會找上門,心臟病發病率更會成倍增長。

出一身健康汗,對健康有益無害,但汗也是人體的“晴雨表”,有些異常出汗信號就是身體發出的無聲警告。

怎樣才算異常出汗呢?為什么有人動一動就一身汗?大量出汗后,應該如何做?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調節體溫的重要生理方式

出汗作為一種正常的、比較復雜的生理機制,是人體為適應環境進化出的實用功能。

“人作為恒溫動物,正常情況下,體溫恒定保持在36.0℃至37.0℃(腋溫),機體才能正常運轉。人體出汗的過程類似‘空調系統’在工作,汗液就像這一系統的溫度調節劑。出汗是調節體溫最重要的生理方式,當我們處于運動、心理緊張或是疾病狀態時,體溫可能上升,這時汗腺就開始工作,通過皮膚蒸發汗水來散熱,幫助機體將體溫調節在正常范圍內。”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鐘歷勇解釋,有人認為出汗能排毒,這種說法有夸張成分,其實個體通過汗液排出的廢物遠不如腎臟和消化系統多。

“人體并非只有在活動時才會出汗,靜止狀態下也會有‘隱性出汗’的情況,這時汗滴還未匯聚成形就被蒸發掉了,所以我們沒有出汗的感覺。‘隱性出汗’每天丟失的水分一般在500至800毫升,有的人多達1000毫升。”鐘歷勇補充道。

“皮膚需要水油平衡,出汗則可以保持皮膚的濕潤程度,這也很重要。”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科主任醫師李厚敏介紹,“此外,出汗不僅是一個生理過程,也是一個心理過程。當環境有所改變時,包括人體所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心理環境改變,丘腦的交感神經便會令汗腺從毛孔排出汗液。因此,人在精神緊張、受到驚嚇或恐懼時,也會出汗。”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出汗是調節人體陰陽平衡的重要途徑之一。身體在陰陽平衡(即健康)的生理狀態下會微微出汗,不會大量出汗讓人感受到不適,更不會有相關伴隨癥狀。”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醫師鄭曉鵬解釋道。

出汗多少受多種因素影響

“和朋友打球,永遠都是我出汗最多”“天一熱,每天都要換好幾次衣服”……在重慶上學的大二學生李源(化名)的苦惱并非個案。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同樣的活動量后,有人大汗淋漓,有人卻體感清爽。出汗這件事,差別為何這樣大?

“出汗和個人體質、遺傳、環境及運動量等因素有關。”李厚敏解釋,“有些人天生就比別人愛出汗,可能是因為他們擁有更多或更敏感的汗腺,也可能是因為身體代謝率高、新陳代謝快。此外,體能高、肌肉量大的人,也比完全不鍛煉的人更愛出汗,因為他們的基礎體溫更高,產生的熱量更多,而為了調節體溫,就會通過排汗的方式散熱。”

在中醫專家看來,汗證是指因陰陽失調、營衛不和、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證,自汗、盜汗是常見汗證。

“白天別人不出汗,自己卻出汗;稍微活動一下就出汗,出汗后有虛弱感;一吃飯就出汗,吃完就好了;一緊張就出一身汗,慢慢才能落下去……這些都屬于自汗。而盜汗則指夜里睡著了出汗,醒了汗止。”鄭曉鵬列舉道。

一般來說,自汗根據機理分為三種:一是體內有熱;二是氣虛,收不住汗;三是以上兩個因素兼具。

“體內有熱即覺得自己很熱、愛出汗,一緊張就出汗,這種情況多以自我感覺判斷;氣虛則會導致人體水液代謝失常,即中醫講的水飲病;如果熱與氣虛兼具,病理機制更為復雜,需要辨明是實熱還是虛熱,熱在心、肝還是胃,氣虛的原因是什么。”鄭曉鵬說。

“盜汗是陰虛火旺造成的氣血、津液外耗,由腎陰虛、肺陰虛導致。”鄭曉鵬介紹,陰虛火旺的人,主要表現就是平時愛心煩,一到晚上,就覺得手心、腳心包括心口烘熱,睡眠不好。“陽氣外泄,逼迫津液從毛孔滲出,就會出現夜間盜汗的情況。”

“皮膚科也有多汗癥的診斷,一般分為全身性的多汗和局限性的多汗。局限性的多汗,常見的如手掌多汗。如果神經對于汗腺的控制出現問題,就會出現全身性的多汗,一般合并其他病癥的情況比較多,單一的皮膚問題比較少。”李厚敏說。

有了多汗的癥狀,要確定是否有病理原因。“由于氣溫升高或者焦慮應激等心理壓力導致短時間的多汗,不屬于病理性的多汗,無須過度擔心。”鐘歷勇強調,病理性出汗是指在不正常的情況下出現的多汗癥狀,也稱為病態性多汗癥,是一種癥狀而非獨立的疾病,通常由各種疾病或藥物引起,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或者降糖藥導致低血糖癥狀,以及結核病、病毒感染性發熱等。

“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如果下丘腦有腫瘤或者炎癥,體溫調節中樞受損,就會導致體溫調節異常;腦部疾病導致功能區損害后,也會引起相應功能區所支配的軀體出現異常,其中就包括異常出汗的情況。”鐘歷勇補充道。

小汗滴傳遞健康大信號

大量出汗后,不論是生理還是病理原因,都需要及時采取措施,以保障機體功能的正常運轉。

高溫天氣下,人體會大量出汗以調節體溫。“這時出汗丟失的水分多達1500至2000毫升,如不及時飲水,就有可能脫水,所以外出運動或游玩時,一定要帶上飲用水,及時補充水分。”鐘歷勇提醒,開學在即,許多學校的軍訓已提上日程,建議學生軍訓時帶上大容量水杯,保證及時充分地補充水分。此外,汗液的成分主要是水分,還有一些鹽分等微量物質,有時還需酌情補充電解質。

“汗濕的衣服要及時更換,特別是在冬天,衣服干得比較慢,潮濕的衣服會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引起感冒。”為此,鐘歷勇提醒,要避免體溫急劇變化導致失溫,“在觀看體育比賽時,我們發現運動員在比賽前后均會穿上長袖服裝,就是為了避免汗液大量蒸發,保持體溫穩定。”

專家強調,大量出汗后,還應及時做好清潔工作,因為皮膚一直處于濕潤環境的話,會增加皮炎和皮膚感染的風險。

其實,突然出現的異常出汗情況,也可以成為提示健康隱患的信號。鄭曉鵬分享了中醫的三步自查法:一是出汗之前熱不熱,二是出汗之后虛不虛、累不累,三是出汗之后冷不冷。“如果說感覺熱,但是出汗之后不累、不冷,就是實熱而出汗,可以食用一些涼性的水果和藥物,如西瓜、梨、菊花、金銀花等;如果正好相反,則是固攝失常的虛熱,常用藥物為玉屏風散。”鄭曉鵬說。

出現自汗、盜汗、半身汗、頭汗和冷汗等異常出汗的情況,應引起警覺——它們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告。

“出現自汗癥狀,如果是因為體內有熱,清熱即可,一般不會持續太久;如果是因氣虛引起自汗,則須補氣;熱與氣虛兼具的自汗,癥狀病理機制復雜,需尋求專業的中醫辨明病證,精確施治。”鄭曉鵬提示。

“盜汗首先要排除有無肺結核、甲亢等疾病,排除后如果還有心煩易怒、失眠、口渴咽干、烘熱感、汗黃等癥狀,可在醫生指導下,通過服用藥物和改變生活作息調理。”鄭曉鵬指出,半身汗指僅身體一側出汗,多見于健側,無汗的半身常是病變部位。“若高血壓或高血脂患者出現半身汗,要警惕中風偏癱的前兆,應及時到神經內科做相應檢查。”

頭汗的出汗部位在頸部以上,以頭面部為主,常不自主出汗。“在接診中,老人頭部蒸蒸汗出,原因多為大病或久病氣虛失攝,或濕熱蘊蒸,或肝陽上擾,可找中醫師根據四診辨證治療。”鄭曉鵬介紹,冷汗表現為四肢不溫、怕冷、大汗淋漓,并伴有頭暈、饑餓感、心慌或意識不清楚等癥狀,“如是糖尿病患者,要首先考慮是否為低血糖反應,以便迅速采取應對措施,如飲用蜂蜜水、進食巧克力等補充體力。”

“出現多汗癥狀,要找到原因對癥解決。如果是環境因素或情緒問題,就改善相應的內外環境條件;如果合并一些其他疾病,則需要把相關疾病控制好,才能從源頭解決。”李厚敏強調。

專家認為,出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過多關注和焦慮。但發現不正常的出汗現象時,也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尋求專業性的幫助。(記者 陳童)

每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