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灣非遺表演
本報記者 任曉莉
在贛東北的青山綠水間,隱匿著一個有著1300余年歷史的古鎮——婺源江灣。時光在這里低吟淺唱,將千年的故事緩緩鋪陳。古鎮民舍整齊美觀、廣場錯落有致、街道寬敞清潔、水清岸綠景美,鄉村振興闊步前行,人們被這里的獨特魅力所吸引,紛至沓來。
近年來,江灣端起“生態碗”,吃上“旅游飯”,隨著旅游興鎮的腳步,帶動全鎮富裕,一躍成為家喻戶曉的“全國文明村鎮”“全國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重點鎮”“首批中國特色小鎮”“中國綠色名鎮”“全國首批美麗宜居小鎮”“國家特色景觀旅游名鎮”……一塊塊國家級“金字招牌”愈發閃耀,江灣鎮聞名全國。
生態之美:從何而來的自然引力?
木質的桌椅、板凳透著古韻,點上一杯清茶,愜意地坐在涼亭或民宿中,眼前盡是田野和山丘,一到節假日,村莊更是人來人往……
在江灣鎮,全鎮森林覆蓋率高達89%,被譽為“生態綠洲”。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古樸、現代的田園環境,成為人們近郊游的熱門打卡地,也是江灣鎮農文旅融合發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真實寫照。
江灣鎮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綠色發展,通過“集鎮基礎設施提升、秀美鄉村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途徑提升鎮村人居環境,打造“宜居小鎮美麗江灣”,讓中國最美鄉村名副其實。
江灣切實把“步步是畫”的資源優勢轉變為“處處宜游”的發展優勢,圍繞中國特色小鎮項目建設要求,堅持高起點、高品位、高標準,全面推進精品步行街、濱河民宿風情街、梨園新區等鎮區項目建設和管理,將江灣打造成為“山水人文融于一處”的特色小鎮。
為繪就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江灣鎮還發揮景村黨建效用,做好生態保護文章。“我們以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極度瀕危物種朱鹮安家定居江灣鎮占坑村為契機,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河流濕地保護、森林資源管護等工程,與錢江源國家公園簽訂《環錢江源國家公園合作保護協議》,促進生態文明‘飛入尋常百姓家’?!苯枇ι鷳B環境保護,該鎮因地制宜發展觀鳥游、科普游、森林游等,促進了全域旅游錦上添花。
產業之興:從何而來的內生動力?
門庭整潔,房前屋后一片生機盎然,走在江灣鎮,目光所及,天藍、水清、樹茂、花美……如今的江灣鎮在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以生態之美為底色,以產業之興為動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蹄疾步穩,全力構建鄉風文明新風尚。
江灣鎮立足鎮情實際,堅決打好打贏江灣“5A榮譽保衛戰”和篁嶺“5A創建攻堅戰”,擦亮全省5A級鄉村旅游點“松風翠”新品牌,打造曉起、石門山峽谷等景區新亮點,促進旅游發展“百花齊放、繁花似錦”。
江灣以旅游大發展帶動產業大融合,助推鎮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大力發展“旅游+農業”,在進一步做大“油菜花”經濟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以曉起皇菊、江灣雪梨、有機茶、大瀲山茶油、冷水塘魚等為重點的生態農業,扎實推進“松風翠”等生態觀光農業項目建設;振興婺源傳統四色之一的“江灣雪梨”,加強良種培育和栽植,利用合適地域栽植連片梨園,打造集觀光、采摘、文化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特色農業體驗觀光園,再現江灣“萬畝梨園”輝煌。扎實推進“旅游+工業”,進一步完善招商措施,優化發展環境,重點做好以“博達礦泉水項目”為依托的“水”文章和以“大畈硯臺產業”為抓手的“石”文章。
人文之韻:從何而來的精神魅力?
江灣鎮緊扣“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目標定位,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載體,聚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最后一公里”,以文明鄉風助推鄉村振興。
多年來,隨著“微家訓”工程的實施,該鎮立足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組織村民從歷代治家格言、家規族訓以及口口相傳的家教規矩中,整理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度融合的精華之句,并鼓勵村民結合家庭實際情況自行領取展示,引導村民自覺抵制和摒棄不良習氣。同時定期開展移風易俗倡導活動,志愿者走街串巷提供愛心服務溫暖人心,一場場文明實踐活動豐富著百姓的日常生活……走進江灣鎮,這樣的場景幾乎成了“標配”,處處能感受到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該鎮積極開展“身邊好人”評選,弘揚時代新風;發動各村居挖掘制作“微家訓”,深化群眾家風建設,以良好家風促進淳樸民風與和諧鄉風回歸;村“BA”、百里古道越野挑戰賽等大規模體育活動也先后在該鎮舉行。此外,各村居、景區結合節慶日開展春節晚會、舞龍燈、桂花燈、廣場舞比賽等活動也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
美自然以生息,喚鄉情以慰愁,厚文化以育德。如今的江灣,生態之美、產業之興、人文之韻交相輝映,它如同一幅絢麗的畫卷,展示著鄉村振興的成就,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共同見證從全國“聞名”到全國“文明”的璀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