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11月6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團隊及其國際合作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三篇研究論文,徹底改變了科學界對小DNA環(ecDNA)在人類癌癥中所起作用的理解。這些研究詳細闡述了ecDNA在近15000例癌癥患者中的分布及對預后的影響,揭示了一種違反遺傳學基本規律的新型遺傳方式,并介紹了一種針對ecDNA的抗癌療法。
ecDNA是細胞核內的一種小型環狀DNA,上面攜帶著致癌基因。這些基因的存在可以加速癌細胞增長,幫助它們逃避細胞分裂的內部檢查點,從而進一步促進腫瘤發展。
過去,人們認為只有大約2%的腫瘤含有關鍵ecDNA。但2017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這些小環廣泛存在于人類癌癥中,并扮演了重要角色。2023年的進一步研究則證明,ecDNA的存在能夠觸發癌前細胞向癌癥轉化。
最新研究發現,17.1%的腫瘤含有ecDNA,而在經過靶向治療或化療等細胞毒性治療后,ecDNA的存在更加普遍,并且與腫瘤轉移和較差的整體生存率相關聯。
在癌細胞分裂過程中,ecDNA的遺傳方式與傳統的孟德爾遺傳規律相悖。ecDNA在細胞分裂時并不是隨機分配給子細胞,而是作為一個整體被傳遞下去,這增加了腫瘤內細胞獲得正確ecDNA組合的可能性,腫瘤內細胞因此更容易產生耐藥性。
但團隊發現,ecDNA的轉錄和復制過程之間存在矛盾。當這兩個過程發生沖突時,分裂會暫停直至沖突解決。在此基礎上,他們發現,阻斷一種名為CHK1的重要檢查點蛋白的活性,會導致實驗室培養的含有ecDNA的腫瘤細胞死亡,小鼠腫瘤縮小。
新發現不僅為理解ecDNA在癌癥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視角,也為開發相關療法帶來希望。目前,CHK1抑制劑已經進入了早期臨床試驗階段,有望為特定癌癥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