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燕(捧花者)與學員們合影。
受訪者供圖
張燕燕,中國京劇演員、加拿大中國戲曲藝術協會會長。在央視1986版《西游記》電視劇中飾演七仙女中的黃衣仙女。移居加拿大后曾主演京劇劇目《天女散花》《霸王別姬》《穆柯寨》《貴妃醉酒》《拾玉鐲》等,堅持不懈在海外傳播中國戲曲文化。
結緣戲曲
張燕燕10歲那年,中國戲曲學院在全國各地招生。來到山東濟南的一個少年宮時,考官發現了正在學習跳舞的她,但因為戲曲學院需要住校,張燕燕的父母舍不得年幼的孩子。張燕燕對學習京劇卻十分堅定,對戲曲的喜愛和向往讓她說服了父母,獨自踏上了前往北京學習的道路。
戲曲學院的管理十分嚴格,張燕燕每天都要五點半起來練早功,學著自己洗衣服、自己照顧自己,那時她經常在半夜因為思念家人偷偷哭泣。年幼的她連寄給家人的信都不會寫,生活老師知道后,便一個字一個字教她寫在黑板上,她再抄下來寄到家里。張燕燕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怕自己落后,有些同學喊嗓子喊得好,有些同學氣息很長,這時常會讓張燕燕懷疑自己,于是她每天跟著大師姐來到教室里加練,等到熄燈鈴響了才走,就這樣堅持了9年。
畢業后,張燕燕被分配到了國家京劇院,成為了一名京劇演員。剛畢業的她信心百倍,以為終于可以登上夢想中的舞臺。然而,由于團里都是資深藝術家,初出茅廬的張燕燕只能跑龍套,只有小型演出才能擔當主演。在這樣的情況下,張燕燕依然沒有放棄,每一次龍套的機會她都十分珍惜。“每一次演出都會讓我受益匪淺,舞臺上實踐和課本學習有很大的區別。”張燕燕說。
然而當時的京劇市場并不景氣,沒有演出機會的張燕燕只能轉戰影視領域,這時正趕上央視1986版《西游記》電視劇的楊潔導演來到京劇院選角,有一場“蟠桃會”的戲急需有京劇基礎的演員飾演七仙女,張燕燕由于基本功扎實,被選中參與了拍攝。影視領域的實踐讓張燕燕體驗了別樣的生活,可熱愛京劇的張燕燕覺得這樣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于是她選擇來到加拿大深造學習。
創辦協會
剛來到加拿大,張燕燕語言不通,生活遇到了不少困難。一次偶然間,看到一篇報道中提到了當地的京劇演出場所,張燕燕興奮地來到這里參與演出。由于她的專業能力十分突出,一傳十十傳百,她在加拿大有了一定名氣,這里的華人都被她的專業素養折服,吸收她進入了加拿大藝術家中心,經常邀請她去社區和重要場合演出。
那時在加拿大的中國香港人非常多,有一些人十分喜愛粵劇,看了張燕燕的京劇演出后,紛紛成為了她的粉絲,想要跟她學習。于是張燕燕開始進行京劇基本功教學,從京劇的“手、眼、身、步、法”開始教起,在她的班級上過課的同學,不僅有了京劇基礎,唱粵劇也更加得心應手。“學會了京劇的基本功,在其他藝術形式中也能用得上。”張燕燕不禁感嘆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
2015年,隨著學員不斷增多,張燕燕開始請一些國內京劇藝術家來到加拿大演出。當時正趕上京劇藝術家張火丁團隊來美國表演,張燕燕將他們邀請到了加拿大,很多觀眾慕名而來,都被這場表演深深震撼,開始要求了解京劇、學習京劇。為了讓更多人看到京劇演出,張燕燕創辦了加拿大中國戲曲藝術協會,一邊組織文化交流活動,一邊接收更多的學員學習戲曲藝術。
協會創辦之初,了解京劇的人并不多,為了吸引更多學員參與其中,張燕燕會教每一位第一次來到這里的學員一段經典曲目,并鼓勵他們參與表演。張燕燕認為,首先要讓更多人了解京劇,給他們演出的機會,只有真的參與了演出,知道這件事沒有那么難,才會對京劇產生更多興趣。為此,她也因材施教,根據每一個人的特點進行教學,“嗓子好的人可以學習文戲,跳舞好的人可以練武戲,在臺上就是角兒,這個過程非常鍛煉人,慢慢京劇就被更多人接受了。”張燕燕說。
傳播文化
資金是戲曲協會最困難的方面,最開始,張燕燕連租用場地的經費都沒有,需要每一位學員一起平攤費用。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加拿大戲曲藝術協會舉辦的演出依然堅持低票價,還會將一些票免費贈送給敬老院的老人們,希望可以讓更多人進入劇場了解京劇。
“我們就是想讓更多人知道,國外還有一批像我們這樣的人在堅持傳承國粹,還有一些孩子在堅持學習國粹、弘揚國粹。”張燕燕說。
在張燕燕的學生中,未成年的小孩占很大部分,曾經有一位小學員只有5歲,平時生活中大部分時間說英語,有一次演出,張燕燕直接將不自信的他推上了臺,上臺后他仿佛變了一個人,唱了一段滿宮滿調,博得了全場喝彩。那之后,他在日常生活中儀態更端莊了,中文也說得更流利了,他的變化吸引了更多同齡小朋友,紛紛想要來這里學習京劇。
戲曲班的同學們對京劇充滿熱情,曾經有學生在演出時三四點就起床化妝,頭發一勒就是5個小時,上臺前已經疼得淚流滿面,卻依然沒放棄。還有一次,一位同學在市政廳廣場演出,由于天氣熱、人流量大,上臺前已經虛脫,狂吐不止,卻還是在上臺后調整到了最佳狀態。
除了教學外,張燕燕也積極用其他方式傳播戲曲文化。她舉辦了很多場公益講座,為高校學生講授“京劇的美”。曾經有一次進入高校,她從10個方面為學生們講授了京劇的美,包括服飾的美、語言的美、舞臺的美等,很多完全不了解京劇的學生都被深深吸引,紛紛來詢問如何才能走進劇場欣賞京劇。
張燕燕也會帶著學員在海外各地演出,更廣泛地傳播京劇。今年,中國駐渥太華總領事館需要一出武戲表演,張燕燕帶著孩子們來到這里演了一出《穆柯寨》。演出結束后,他們開展了一個互動環節,讓臺下的外國觀眾猜測京劇中的道具槍除了武器還能代表什么,最終揭曉答案,原來道具槍在舞臺上還可以代表騎馬,這讓外國觀眾感到十分新奇,紛紛拍手叫好。
在海外傳播京劇的30年里,張燕燕堅持口傳身教,一個字一個字地傳承,一場戲一場戲地傳播。提到未來,她說:“傳承京劇對我來說是使命,我只是種下了一顆京劇的種子,還有太多地方需要努力,希望有更多人愛上京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