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天色未明,周繼凰便出現在信州區靈溪鎮顧家村高鐵橋下的魚塘邊,觀察自家養殖的“將軍魚”水質、水溫,發現一切正常,他才滿意地離開。
“將軍魚”,學名為刺鲃或光倒刺鲃,是一種野性十足的魚。周繼凰的基地能孵化幼魚,但是出苗率一直不高。面對全新的領域和復雜的技術難題,周繼凰沒有絲毫退縮。為提高魚苗的出苗率,周繼凰和合作伙伴多次前往中國科學院、南昌大學向相關教授請教,并為魚苗研究投入了大量資金。2017年,他與中國科學院桂建芳院士合作,建立了上饒漁業院士工作站。經過20年的摸索,周繼凰和合作伙伴掌握了刺鲃的生物學特性、馴化繁育技術及標準化養殖技術,研發出了適宜我省的刺鲃養殖新模式。
如今,從養殖池塘的科學選址與改造到刺鲃種苗的優選與培育,從飼料的合理搭配與投喂再到水質的精細化管理與調控,都有專業的技術團隊人員全程進行詳細講解與現場示范指導。目前,刺鲃培育項目成果已輻射我市各縣,推廣面積達2萬畝,刺鲃魚苗同樣深受浙江、福建、安徽等地刺鲃養殖戶的歡迎。基地內7口刺鲃馴養池和培育池、3300余平方米的魚塘每年可賣出230萬尾魚苗,產值達300萬元。
(崔天明 江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