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陽借出胭脂色”……有人說,色彩是一種文化基因。中國傳統色既契合天地萬物的自然,又被賦予人文審美的旨趣,更承載著中國人的生活觀與世界觀。
新年伊始,由中國流行色協會、茅臺集團聯合主辦的“東方華彩 國色天香——2025年度東方傳統色”發布會在廣州舉行。會上,2025年度東方傳統主題色——“絳紗”正式發布。
早在先秦時期,“絳”字就出現在文獻中。在漢代辭書中,對其已有明確釋義。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描述了絳色的具體面貌,“絳,大赤也。”
“絳紗”是一個復合詞,由“絳”色與“紗”質構成。“絳”指紅色,班固在《白虎通德論》中明確了絳色的獲得方式,“朱草者,赤草也,可以染絳。”而“紗”指稀疏的平織真絲織物,在中國絲綢工藝的發展歷程中,是最具代表性的絲織品之一。
這種將色彩與媒介并置的命名方式,強調了絳紗在中國傳統色彩體系中的染織屬性,既明確了“絳”的色彩概念,也突出了輕薄的彩色織物外觀。兩者的組合代表了中國悠久的絲綢歷史與高超的染織技術,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天工開物的智慧。
深深植根于華夏大地的絳紗色在中國傳統色彩禮制中有著很高的地位。此次提出將絳紗色作為2025年東方傳統主題色,或許是在鼓勵我們,要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
今天,東方傳統色彩正在成為時代的新潮流。為進一步推動中國傳統色彩體系的研究,2024年,茅臺集團支持“東方傳統色彩計劃”,為國內有關機構、學者搭建深入挖掘傳統色彩文化精髓的研究性平臺,并探索其在現代生活中的創新應用。
文化學者郭浩表示,東方傳統色彩計劃,就是要打造屬于中國人自己的色彩體系,“將傳統文化所蘊積的色彩能量釋放到工業、商業、設計、包裝中,走到生活里去。”
據介紹,自東方傳統色彩計劃開展以來,項目組專家輾轉全國各地,于歷史的長河中,擷取一抹中國色。目前,該計劃已完成“宋代古建筑高平開化寺色譜”17種色彩的文獻考據,形成“開化寺色卡”,制作包含33種色彩的“乾隆色卡”,完成約20種色彩的絲綢復原。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流行色協會副會長宋建明結合“色”與“彩”的關聯,講述了中華傳統五色在各個方面展現的色彩美學意境。他認為,五色與五彩建構起了中國特色的審美品位,這個審美品位也建構了中國人詩性的和大自然關聯的意識和氣質。
顏色不是一個孤立的色值,而是一個寄托著美好情感與文化理想的體系。會上,由茅臺贊助、以中國傳統色彩為載體的人文紀錄片《尋色中國》也驚艷亮相,以色彩重拾華夏東方審美文化,以色彩一觀中國大地姿態萬千。
“未來,茅臺將繼續做好傳統色研究的支持者、傳統色應用的倡導者、傳統色傳播的推動者,深入挖掘傳統色的文化內涵與哲思韻味,提高傳統色的曝光度,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色獨有的魅力。”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莉說。
我們期待,2025年度東方傳統色——絳紗色,為東方色彩美學的傳承與弘揚打開新氣象。未來,有關傳統顏色的轉化創新故事還將繼續展開,讓人們透過斑斕色彩感受跨越古今的中華美學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