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萬明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競爭的加劇,學業競爭、父母期望,青少年面臨的壓力日漸增加,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面臨很多困難,比如,家庭心理健康認知少,學校應對處置能力弱,醫療機構精神心理服務供給短缺,社會各方力量聯動難等。這些都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市政協委員蘭國紅說。
為此,蘭國紅建議,要致力于源頭治理,形成健康的教育環境。各地各部門要開展自查自糾,禁止變相宣傳炒作中高考升學率等教育功利化行為,建設體系健全、目標明確、內容清晰、操作規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教材體系;制定統一適用的心理健康測評工具,建立測評、預警及數據分析機制,校園心理危機干預全流程處理程序,并運用各種媒體做好心理健康知識科普與健康文化傳播,消除社會的偏見,消除病恥感。要堅持關口前移,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家庭層面幫助家長掌握與孩子溝通、關注其心理變化的知識,加強對孩子性格、興趣等方面的培養和鍛煉;在學校層面要積極開展心理學知識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咨詢和指導等,常態化開展學生心理篩查全覆蓋工作,防止不當方式造成孩子心理問題。要著力提升醫療水平,有效完成心理危機或精神心理問題診斷治療。各級政府應加大對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教育、診療經費的投入力度,提高醫院精神科醫生、心理咨詢(治療)師等崗位津貼標準和薪酬待遇。要合力協同聯動,建立多部門聯動合作機制,加強政策協同與資源整合,將有關政策落實情況納入有關工作考核、巡視巡察、調研督查等,強化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落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