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淑蘭 文/圖
當春日的油菜花海褪去金甲,婺源江嶺便執起一管青墨羊毫,在天地間揮灑出另一卷驚世畫作。五月底至六月中旬,正是這場“大地藝術展”的黃金展期,千層梯田披著銀綃水緞,在云巔舒展著柔美曲線,宛若仙人遺落的墨色琴弦。
晨霧初醒時,云海漫過山腰,將萬畝水墨梯田浸潤得似真似幻。銀鏡般的水田倒映著竹影婆娑,田埂如工筆勾勒的金線,蜿蜒纏繞出令人屏息的幾何美學。山風掠過,水面漾起億萬片鱗光,驚醒了棲在古樟樹梢的霞光,霎時將整座山谷染作青綠調色盤。
待到日影西斜,灌滿山泉的梯田便成了光的容器。夕照為每道田壟鍍上琥珀鑲邊,白墻黛瓦的村落升起裊裊炊煙,老農牽著水牛在阡陌間踏出細碎漣漪。立在山巔觀景臺俯瞰,那些由山澗滋養的弧線,時而如飛天飄帶舒展云端,時而似青瓷冰裂紋路縱橫交錯,將農耕文明的詩意凝成永恒雕塑。
最妙是驟雨初歇時分,云瀑從海拔千米的峰頂傾瀉而下,漫過層層疊疊的水墨梯田。濕潤的空氣中浮動著泥土芬芳,戴著斗笠的農人彎腰插秧,指尖翻飛間種下整季的翠色希望。此時若撐傘漫步田埂,看白鷺掠過泛著冷光的鏡面水田,恍惚間竟分不清是行走在人間,還是漫步于天上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