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們走進山美水美的婺源縣秋口鎮王村石門自然村,看到不少游客在這里住民宿體驗鄉居生活,靜享夏日好時光。
“石門村的發展變化,我是參與者、見證者,感觸很深。”王村黨支部書記、村級路長俞志金在村委會工作了26年。他拿數據說話:2013年,石門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2023年,村民人均年收入3萬余元。“10年來村民收入大增的原因之一,是農村公路建設。”
2018年9月,婺源獲評首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近年,婺源實施“四好農村路”縣道升級改造項目,其中秋口鎮內的公路有4條約43公里,總投資約3.9億元。在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俞志金和鎮村干部、施工單位一道,按照“一路一風景、一路一特色”的要求,每條公路都體現最美鄉村形象,讓農村公路“四季皆景”“四季宜游”落地見效。
“我們將紅葉石楠、紫荊、紫薇、桃花、桂花等多種植物,合理融入公路沿線綠色生態景觀,科學實施路域綠化美化工程,使每條‘四好農村路’都成為最美鄉村的風景線。”談起農村公路建設,俞志金娓娓道來。
在將農村路打造成景觀路的同時,秋口鎮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使得“以路為景、以路串景、路景融合”得到完美呈現。其中,依托美麗農村路連起的“‘婺’里看花·尋芳之旅”(月亮灣-李坑-汪口-江灣-曉起-江嶺-篁嶺)獲評“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而月亮灣,正是石門村的天然濕地景觀。
俞志金向我們算起了一筆生態賬:借助四通八達的交通和賞心悅目的人居環境,秋口鎮打造精品古驛道和研學旅游線路30余條,新增省3A級鄉村旅游點3個,入選“江西省鄉村振興示范鎮”創建名單,詮釋著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動內涵。
在“四好農村路”縣道升級改造項目的輻射帶動下,當地多方爭取資金100多萬元,對石門村至婺源北高速的村道進行了瀝青路面改造,暢通了石門公路微循環,打通了高速公路連接石門百姓家門口的“最后一公里”,使得農村公路串街聯鄉、通山入林,讓農村更美麗、文旅更繁榮。
抓住農村公路條件改善機遇,石門村乘勢而上,打造了藍冠噪鹛科普館、濕地公園研學基地、櫻花休閑旅游步道等一批生態景觀,觀鳥客、休閑客、度假客等紛至沓來,村民們吃上了“生態飯”。
村子名氣越來越大,不少村民選擇回鄉創業。2023年10月,曾在南昌、武漢、深圳等地工作的村民許美玲回石門村開民宿。她參加民宿經營培訓班,學會了在電商平臺做推廣,在家門口賺錢。像許美玲一樣,更多的年輕人選擇回到村里,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交融中,古老村落的現代質感令人著迷。石門村查記酒坊和盒馬鮮生、阿里合作開發的新品米乳,借助電商,走進千家萬戶……
“這幾年,全村人口僅512人的石門村,年接待游客達30萬人,發展特色民宿和農家樂40余家,帶動100余人走上富裕路。”俞志金說,下一步,石門村將做好“兩園三基地”文章,即打造村民生產生活的幸福家園、游客休閑旅游的度假樂園,建設國際性鳥類論壇基地、科普研學基地、大學生電商實訓基地,讓“四好農村路”成為永不凋敝的綠色財富通道。
(呂富來 汪潔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