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U在线,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 欧美 日韩 卡通 另类,国产 欧洲日韩亚洲

上饒新聞網


上饒視聽網

上饒新聞APP 上饒日報
抖音
上饒發布 數字報刊 大美上饒
首頁 > 上饒旅游 > 旅游資訊 > 正文

望仙谷里不羨仙

2025-07-05 21:06:00  |  來 源:上饒日報  點擊:

應春柳

五月,江南多雨。

來到江西望仙谷,住慣了鋼筋水泥樓房的人,就有“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悠然。懸崖峭壁上,綠樹蔥蘢間偶有幾處黃墻黑瓦的民房,閣樓翹角飛檐,橋梁橫跨峽谷,山頂云霧縹緲,峽谷里水流湍急,煙雨中登高望遠,竊以為可與仙相遇。

晌午時分,雨漸止。下榻之地的民宿在半山腰。沿著一條窄窄的走廊,石板和護欄已經被淋得油亮。墻上密密匝匝的爬山虎葉子上掛著水珠。順著走廊一眼望去,每座院落掛著燈籠,一盞盞挨個兒分明寫著“攬山仙”“聽雨夢”“采薇還”“鳴鶴清”。

“采薇還”是一幢二層樓的院落,進門的院子兩側種著茂盛的腎蕨,石板上還浸著薄薄的一層水。“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雖然沒有楊柳沒有雪,詩經里的人仿佛立即活了過來。回家的感覺,就在這樣的地方。

剛剛入住,雨又下了起來。屋檐下的雨注如簾,在“采薇還”憑欄聽雨,看遠處青山,看雨霧霏霏。看見了什么嗎?有人忍不住問。看得見過去,同伴說,她喜歡下雨,因為雨天,父母親就不用去地里干活了,有時候還會做些糕點來解饞,炒新鮮的麥子、做松軟香脆的角干餅、烤香甜的番薯,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是多么快樂,多么幸福。雨天,是溫暖的。

對雨的喜歡,我也頗以為然。即便不能外出,也添了一份閑情,因為閑情,就有了雨打芭蕉、聽得階前雨的詩意。雖然年輕時也有“微雨人獨立,小徑又黃昏”“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憂傷,境由心生,大抵就是如此。

夜幕降臨,雨漸止,蟲鳴蟬嘶漸起。游蕩到一條小巷,黃泥墻上一個小黑點,一動不動,細看是知了,伸手可及,輕輕落入指尖,居然發出“吱吱”聲響。抬頭時,才發現身至“鳴蟬巷”口,果然名之有因。同伴把它放入塑料袋中,又恐悶著,把塑料袋挖了幾個小洞。兩人念叨著,若是有個蟋蟀籠該有多好。不出幾步,路過一個賣籃子、托盤、扇子的小店鋪,里面均是竹制品,目光落到幾只小籠子上,五塊一只,正合此意。蟬入籠中,提著它,游蕩在百味街、醉仙街、作坊街時,又為我們添了一份閑趣。

雨又開始下了,越來越大。

不知怎的,忽然想起這只蟬來,它蟄伏在地下那么久,出來看這山那水才幾個月的短暫時光,而我為了自己一時雅興,把它囚禁在巴掌大的籠子里,不免心生愧疚。若非如此,它可以自由飛翔,覓食,求偶,完成它繁衍后代的使命,終歸自然。又轉念一想,倘若在廚師那里豈不是成了盤中餐?此刻雖然委屈它成了籠中蟬,比起盤中餐又要幸運了些。如果蟬會說話,不知道它會怎么想。假設了蟬的各種境遇,自己此行是“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明天一早,無論如何要將蟬放歸山林,還其自由。今晚有緣,且陪伴一程,如此這般,就坦然了起來。

沿石階緩緩前行,雨在傘上“答答”作響,和峽谷里的水聲混在一處,竟辨不出是雨是泉了。偶爾有閃電劃破夜空,剎那間照亮了石壁上的苔痕,青得發黑,又即刻隱沒在黑暗里。雨簾下,滿山燈火璀璨,瓊樓玉宇,百舸橋、望月橋、五洋橋上的行人中有不少著古裝的少女,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借著燈光,麗人于巖之畔款款而行,發髻間簪花微顫。有人坐在百舸橋(廊橋)上,扶著欄桿上拿著手機自拍,也有躲雨閑聊、觀景的。對岸的小商鋪里,人頭攢動,游客駐足指指點點……行人之間彼此不相聞問,有時迎面走過,連目光也不曾相接,便各自消失在雨霧中了。

茶樓、酒館、店鋪、作坊,在燈火深處向東西兩邊延伸,恍若宋之汴梁。天上,還是人間?一幅清明上河圖在雨中朦朧起來,不知今夕是何年。

雨夜,在“采薇還”安然入夢。

次日一早,蟬已經爬出籠,靜靜地趴在案頭,還它自由身后,我們又冒雨出去逛逛。清晨的峽谷,懸崖峭壁上的房屋,僅有的通道是一條窄窄的石階,屋檐下的雨水滴落,濺起小小的水花。霧氣中夾雜著草木的清香,濕漉漉,涼絲絲的,頗能醒人精神。憑欄遠眺,云霧在山巒間飄搖不定,倒也應了這“望仙”之名,三條瀑布在巖壁上傾瀉直下,匯集而成的溪流往東奔騰而去,登高之處,就有了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的豪邁和開闊。

在玻璃棧道盡頭,兩面山勢陡峭,飛瀑和激流裹挾著石塊不斷沖刷,把河床研磨而成三個壺穴,因碧潭深不見底,當地人稱之為“三口鍋”。這時,遇到一個正在清理垃圾的中年男子,一問方知是本地人,他之前家就在這里,他說原住村民不過四十來戶,2017年的時候,全部搬到附近的那個小村子里去了。他轉身往東一指。順著他的指向望去,山腳下房子整齊有序,就像一個個方方正正的盒子。不知何時,他們的先民爬山涉水而來,駐足之際,就有了在此繁衍生息過上賽神仙的日子。當然,這或許只是我的臆想,在三四十年之前,斷然沒有現在燈火通明的喧嘩、網絡的便捷和道路的通暢,說不定他們覺得這里是窮山惡水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未免太單調,多少人因對城市的向往而走出大山。如今,他們已經離開的家園里,游客正絡繹不絕。

在望仙谷停留滿打滿算才十幾個小時,除去吃飯、睡覺,就所剩無幾。據說來望仙谷的絕妙時間是初春賞花、夏撲流螢、秋季觀山、冬天戲雪,還可玩漂流、嘗美食,這樣,對我而言,再訪就有個名正言順的理由了。山水的佳處,需得在晴日里欣賞方能見其真面目,沒想到走馬觀花地來一趟,讓我念著“采薇還”憑欄聽雨的詩意。山水之樂,原不在形貌,而在心境。雨夜的望仙谷,倒比晴日里摩肩接踵的游覽更為真切。

望仙谷里不羨仙,半在凡間半做仙,恰恰好。

每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