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豐訊 管道漏水、墻面掉渣、垃圾沒處扔……這些曾讓老舊小區居民直撓頭的煩心事,如今在廣豐區永豐街道白鶴畈社區成了過去式。靠著“黨建+物業”這把“金鑰匙”,社區黨委帶著物業團隊變身“紅色管家”,讓老房子有了新生活。
走進創美小區,新修的休閑廣場上,居民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退休老教師鄭康樂笑得合不攏嘴:“以前小區管道老化、墻皮往下掉,現在社區帶著新物業來了,樓面刷得亮堂堂的,車也停得整整齊齊,住得別提多舒心!”
變化是從“黨員住進群眾心里”開始的。社區黨委直接在小區里成立黨支部,年輕干部卷起袖子扎根一線,黨員們挨家挨戶敲門收集意見。社區黨委書記黃志群常說:“黨員就得住在群眾眼皮子底下,有問題第一時間看得見、管得著!”社區還把黨群服務中心、物業辦公室和居民議事廳“三合一”,居民下樓就能找著人、辦了事,再也不用樓上樓下跑斷腿了。
大伙兒坐一塊兒商量,再難的事兒也能找到方法。通過“黨建+好商量”平臺,黨支部、物業和居民代表湊在圓桌前,你一言我一語列出改造清單:補樓道墻皮、換破損路燈、清理衛生死角……原本皺著眉頭的“難事兒”,慢慢都變成了大伙拍手稱贊的“幸福賬單”。居民俞燕杰帶著孩子在新建的健身區玩耍,笑得合不攏嘴:“現在下樓就有地兒遛娃,鄰里之間碰面多了,感情比以前親多了!”
隔壁白鶴畈小區也跟著“改頭換面”。居民潘麗芳感慨:“以前想找個嘮嗑的地兒,得走好幾個路口,現在家門口就有活動廣場,鄰里關系熱乎得像親戚!”社區黨委帶著大伙把路面硬化、管網改造,徹底告別“臟亂差”。
“好日子還得接著往前奔!”黃志群說,接下來社區還要把服務網織得更密,讓“紅色管家”的鑰匙,打開更多居民的幸福門。(姚雅云 吳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