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低空經濟加快重塑旅游產業鏈條,推動文旅消費場景推陳出新,帶動旅游服務業現代化轉型升級。作為旅游大省,海南積極培育“低空+旅游”新業態,不少景區、度假區引入低空旅游產品,為游客提供空中觀光服務和運動體驗。無人機燈光秀、空中特技飛行表演等低空文旅表演,也成為消費者新寵。“低空+文旅”魅力究竟有多大?如何讓低空文旅產業飛得更穩更遠?
乘坐直升機在空中觀賞美景,從藍天“一躍而下”體驗低空跳傘,觀看數千架無人機表演……隨著全球低空經濟迅猛發展,我國低空文旅產業迎來發展機遇期,多種低空文旅項目持續點燃消費熱情。
作為全國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海南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自貿港政策優勢以及前瞻性的產業布局,加速構建低空經濟全產業鏈生態。特別是依托自然資源,海南低空文旅發展步入快車道,消費場景不斷翻新,應用領域不斷擴大,低空文旅市場活力持續釋放。
立足優勢促活力
“Let’s go!”跟隨著大家響亮的出行口號,穿戴整齊的跳傘游客在教練員帶領下,有序步入跳傘基地,集中乘車前往直升機停靠處。
位于海南三亞海棠灣的三亞塔赫跳傘基地一派忙碌景象,工作人員馬曉春一早就開始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為他們講解跳傘項目的種類和區別,幫助他們完成項目選購。馬曉春說:“作為一項全新的低空游樂項目,跳傘運動很受游客歡迎,基地每天都會接待大量游客。”
“太好玩了!”來自貴州遵義的游客張怡對極限運動很感興趣,為了體驗跳傘運動,她特意選在自己生日期間來到三亞,“大海很藍、風景很美,這次跳傘之旅不虛此行,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
“我們2021年1月落地三亞,是同時擁有直升機和固定翼機型的跳傘基地。公司成立以來,團隊規模、業務量、市場占有率及線上曝光度穩步增長,平均每年接待游客增長率約20%。去年還創造了56架次170人次的全球單日單機運行架次紀錄,也是我們每天的極限吞吐量。”談起基地運營和跳傘運動情況,三亞塔赫極限運動俱樂部有限公司總經理、創始人張恩銘說:“低空運動門檻比較高,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們很看好國內的商業跳傘市場。”
海南發展低空文旅經濟具有先天優勢。海南旅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健生認為,海南低空文旅經濟發展的核心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一是自然稟賦得天獨厚。海南年均可飛行天數超300天,海岸線長達1823公里,擁有68個天然海灣和環島旅游公路等獨特景觀,為發展低空旅游提供了先天條件。其熱帶氣候與空域資源組合優勢全國唯一,例如儋州海花島高空跳傘項目已成為文旅融合標桿。二是政策制度創新先行。作為改革試點,海南已實現46%的空域開放試飛,進口飛行器航材免稅政策降低運營成本30%以上。《海南省低空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提出多個量化目標,定下推動低空經濟發展路線圖。三是自貿港開放協同效應。通過“零關稅+簡稅制”政策吸引超200家企業落戶,順豐無人機將跨瓊州海峽物流運輸時間縮短至40分鐘,形成“空中絲綢之路”示范案例。eVTOL跨境通勤等創新場景與東盟市場深度聯動。
談起企業落戶三亞的初衷,張恩銘說,“三亞緯度低、全年日照時間長,對于要在日照時間內飛行的低空旅游項目來說很重要。此外,海拔高度每上升1000米溫度下降6攝氏度,低溫對跳傘項目體驗和安全有很大影響,三亞屬于熱帶氣候,全年平均溫度高,十分適合打造低空運動基地。更關鍵的是作為旅游城市,三亞優美的熱帶海岸線風光對低空文旅項目是重要助力”。
場景煥新引流量
豐富的應用場景是產業落地的關鍵。海南依托獨特的海島地理環境和自貿港開放優勢,已在旅游觀光、空中表演、低空旅游數字化巡檢等領域形成了一批低空旅游示范項目,低空文旅經濟成為海南低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
三亞蜈支洲島旅游區早在多年前就開始布局低空旅游市場,目前可以提供直升機環島觀光、水上飛人、彩虹拖傘、滑翔傘等多種低空游樂項目。
夏日來臨,當游客乘坐游輪抵達蜈支洲島時,遠遠就能望見海面上飛馳的游艇濺起層層浪花,高高的水柱之上是線條般扭動的“水上飛人”,他們隨著一道道水柱時高時低,在空中輕盈自如地盤旋、翻騰。
景區工作人員譚福博說:“低空游覽是景區的升級旅游服務,是三亞蜈支洲島旅游區打造‘海陸空+水底’四棲運營模式的一大亮點。通過直升機環島觀光,可以近海欣賞海島接合部及難得的玻璃海景觀,獲得與眾不同的視覺體驗。”
在譚福博看來,隨著低空旅游項目的推廣宣傳,越來越多游客參與體驗,助推低空旅游項目多樣化發展。借助豐富的旅游資源,低空旅游必將是今后海南旅游市場發展的重要賽道。
三亞市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產業發展科相關人員介紹,2021年以來,三亞以低空旅游項目為主的企業呈現增長態勢,水上飛機、熱氣球、滑翔傘、三角翼、空中跳傘等低空旅游新業態不斷涌現,“飛行+旅游觀光”模式在各景點持續升溫,成為三亞文旅消費新熱點和經濟增長點。
今年元宵佳節,海口市舉辦了主題為“海口灣 看煙花”的元宵煙花晚會,展現海口城市文化底蘊與現代科技魅力。晚會上演了無人機編隊與天幕煙花秀,3000架無人機騰空而起,在空中不斷變換陣形,呈現虎舞鬧花燈、“海口號”揚帆、海南第一高樓等一幕幕“海口故事”。3000架第三代箱內起飛無人機創下國內規模紀錄,動態3D立體圖案生動演繹椰城風貌。
執飛團隊深圳大漠大智控技術有限公司飛行工程師陸子祥介紹,表演飛行高度在100米至300米之間,呈現的10多個畫面由公司耗時1個月專門設計,“為了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大部分圖案都是3D效果,無人機通過設定好的程序實現一鍵起飛”。
低空文旅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科技賦能下,低空文旅應用場景不斷向深拓展。在海南臨高縣,早在去年10月就啟動了低空旅游數字化巡檢無人機賦能農文旅景點管理及旅游公路治理,開啟“低空+”新質應用場景實踐。
在東英國際慢城、臨高角及趕海公園等熱門趕海區,游客因不熟悉潮汐變化被困礁石的情況時有發生。臨高縣通過無人機低空自動巡航,可實時監測旅游公路及沿海一線人流聚集情況,方便工作人員掌握景區周邊客流、車流態勢,并通過視頻AI算法進行空中及地面數據融合分析,及時疏導調度,還可通過無人機喊話等方式迅速提醒趕海游客注意安全。
政策支撐抓機遇
4月14日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舉辦期間,一架由海南大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載貨無人機從海南國際會展中心起飛,僅用19分鐘便抵達廣東徐聞港,完成跨瓊州海峽低空物流航線首飛,比“陸運+水運”的傳統物流運輸方式節省了5個小時。這也將為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注入新動能。
大鵬航空公司是海口市江東新區一家科技型企業,公司副總經理郭巧平說:“海南旅游資源豐富,發展低空經濟優勢突出,當地出臺了相關規劃和方案,尤其是海南自貿港政策對低空經濟產業上下游發展有重大利好,未來低空文旅經濟發展有很大潛力。行業生態越受重視,企業也會得到更多實惠。作為海南本土企業,我們從2019年開始開展低空業務,一系列政策利好助推了企業發展,自貿港平臺也幫助我們接觸到眾多國內外客戶,我們將持續在旅游等方面發力。”
作為新興產業,低空文旅的發展離不開政策體系的支撐。《海南省低空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明確提出,到2026年建成9個通用機場、超過500個低空飛行器起降場,劃設超300條低空航線,重點拓展建設8個低空應用場景,推動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實現全省低空經濟總產值超過300億元。這一規劃為海南低空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線圖。
海南作為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率先探索構建“三縱三橫三出島”低空航線主干網,優化南北縱向航線,新增東西橫向航線及進島離島通道,提升空域使用效率。同時,海南推動軍地民協同管理機制,簡化飛行審批流程,為低空文旅商業化運營掃清制度障礙。
海南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黃澎介紹,海南省低空經濟起步較早、根植廣泛,2021年12月以來連續出臺了《海南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海南省關于促進通用航空發展的若干支持措施》和《海南省通用航空運行補助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等專項政策,從組織機制、規劃引領、方案任務、政策措施等多維度保障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海南省有人機和無人機通用航空經營性企業近200家,業務范圍從平臺作業、觀光旅游拓展到體育、公務、航拍、醫療救援、地理探測等,基本覆蓋通用航空各領域。海南空中游覽和跳傘飛行架次持續居全國第一位。如今,海南已開通儋州至北海、陽江、珠海,三亞至海口、湛江等多條通航客運航線,儋州至珠海通航貨運航線,以及海口至湛江、珠海和海口市內等無人機物流航線,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黃澎說:“下一步,我們將結合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抓緊起草新一輪支持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進一步拓展支持對象。從以往的支持傳統通用航空拓展到新型無人機產業等新業態,搶抓低空經濟新賽道,進一步完善支持要素。將在促進企業引進培育、拓展應用場景、延伸業態發展、鼓勵科技創新以及完善飛行服務保障等方面提出具體支持措施,基本涵蓋低空經濟發展各環節。”
政策的大力支持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吸引了中信海直、小鵬匯天、迅蟻科技等頭部企業落地海南,各地文旅企業紛紛上馬低空文旅項目。
產業賦能增后勁
近年來,海南大力推進低空文旅產業發展,旅游經濟不斷出彩出新,也為全國發展低空文旅經濟形成示范。
“2023年海南低空經濟規模達70億元,計劃2026年突破300億元,帶動無人機物流、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旅游三大核心場景爆發。”在王健生看來,海南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持續創新,“低空+旅游”已開發直升機觀光、跳傘等產品,未來將拓展至海洋監測、應急救援等領域。依托自貿港政策,海南有望成為低空裝備進出口樞紐。他建議,要強化頂層設計與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跨部門協同機制;培育多元化應用生態,開發“低空+海洋經濟”新場景,打造海口—三亞eVTOL商務快線,聯動環島旅游公路開發“空天地一體”文旅產品。
民進海南省委會主委潘惠麗認為,海南擁有獨特的資源稟賦和前所未有的自貿港政策機遇,低空旅游起步良好,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已初步形成規模。但是,當前低空旅游也存在基礎設施不足、市場認知度低、安全保障需系統加強等問題,需認真研究推動解決。要以海南做優做強低空旅游新業態為突破點,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自貿港政策與科技創新的雙重驅動下,海南正以“低空+”模式賦能文化旅游發展。今年的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推進通用機場、低空飛行器起降場等保障設施建設,拓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6月9日,海南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海南低空經濟發展事宜,明確提出“著力拓展低空旅游、低空交通、低空物流、無人機海洋管理、無人機應急救援、無人機公共服務等特色應用場景,釋放海南低空經濟發展活力”。
海南省院士工作站低空經濟發展主理人、海口經濟學院自貿港智慧交通與現代化物流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王云玨認為,當前海南低空文旅產業發展已經破題,并已取得顯著成效,下一步要依托自貿港先行先試權,探索混合動力航空器應用、低空文旅標準體系建設等工作,打造跨境跨島航線、免稅品空中配送等“低空+”文旅消費新場景,建立全國首個低空文旅產業融合區,為制度創新提供模板。
從景區實時監測到水上旅游項目,從云端旅游觀光到無人機表演,海南低空文旅經濟已從政策藍圖走向全域實踐。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應用場景的拓展和產業鏈的協同,海南在低空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將繼續踏歌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