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信訊 廣信區緊盯“生態宜居、產業振興、鄉風文明”目標,把和美鄉村建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重要任務,讓村莊換上“新衣裳”、擁有“高顏值”、煥發“新活力”,全力描繪“環境美、產業強、村民富”的鄉村振興圖。 提升鄉村顏值。該區深入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完成78個“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投入資金8000萬元,實施鄉村建設項目222個。按照一條環村公路、一個美麗產業、一派田園風光、一套管理機制“四個一”思路,聚焦垃圾、污水、改廁、村容村貌四個重點,持續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行動,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去年,全區共發動群眾投工投勞28.5萬人次,改廁7463戶,改廁率達92%,完成村莊整治200余個、庭院整治2.3萬余戶。 做強富民產業。該區深入實施“一區兩帶十園”特色產業規劃,大力實施“六個十萬”提質擴容工程,全面構建“山上綠色銀行、山下瓜果飄香”的產業格局。去年全區共完成大棚蔬菜建設2000余畝,新增特色農業1.15萬畝、產值1800萬元,“兩品一標”農業品牌總數已達63個。同時,按照“信江回回轉、靈山面面逢”發展定位,全力打造長三角休閑旅游后花園,進一步擦亮旅游名片、提升旅游能級。今年1至3月,廣信區4A級以上景區過閘機游客279.28萬人次,同比增長129.7%。此外,還投入2.13億元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帶動就業4.7萬人,村集體收入村村超20萬元,其中華壇山鎮彭家塢村等7個村突破100萬元。 涵養文明鄉風。該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出臺《廣信區“推動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行動方案》,在全區建立232個村小組紅白理事會,指導村民推進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喜事儉辦等事宜。組織開展“道德模范”“廣信好人”等評比活動,并在村務公開欄中進行公示,樹立典型,示范帶動,大力弘揚鄉風文明正能量。同時,依托全區36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組織開展農民豐收節、農民歌手大賽等文明實踐活動,精心打造大型贛劇《唱支山歌給黨聽》《斧頭將軍》等節目,在全區各地巡回演出160余場次,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演出形式,推動“鄉音”傳“黨音”,以文化浸潤帶動鄉風文明,加快營造農村新風尚,打造鄉村振興“硬環境”。(黃宗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