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小學排球比賽,參賽雙方小隊員雖然球技稚嫩,卻打得全情投入。中國女排前二傳沈靜思作為教練站在場邊,全神貫注予以指導。叫暫停、糾正動作、調整戰術,小選手越打越自如。比賽結束后,無論輸贏,每個孩子臉上都掛著笑容。
這樣的場景發生在人大附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學校。從去年開始,該校利用課余時間組織排球活動。曾有家長問,讓排壇名將指導小學生打球是不是“大材小用”?校長王教凱表示,在校園開展排球活動,看重的是體育的育人功能,請名將來指導訓練,可以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中國女排原隊員的風采,從中領悟女排精神。
排球隊組建不足一年,已給該校學生帶來明顯變化。曾經的“小胖墩”體形變得勻稱,不愛說話的小姑娘逐漸開朗起來,更多的孩子變得更堅強……從體質到性格,孩子們因練習排球獲益。在一次次發球墊球訓練中,他們學會了團結協作,也逐漸懂得了堅持的意義。
在“三大球”項目中,排球在校園普及程度上不及足球、籃球。在青少年群體中推廣排球,關鍵要找到孩子們的興趣點。將場地變小、球網放低、用球變軟,降低青少年打排球的“門檻”,讓他們在練習中感受這項運動的魅力。從借助中國女排的榜樣力量吸引學生參與,到帶領小隊員在線觀看國際比賽、解說規則和技戰術,孩子們逐漸加深了對排球的理解。
點點滴滴的努力付出,匯聚成校園排球的生動場景。孩子們在訓練比賽過程中錘煉意志、健全人格,足以化為成長中的寶貴財富。那些與小伙伴并肩拼搏的時光,也將長久珍存在他們的記憶里。
在“體育回歸教育”的沃土上,綻放絢爛的花朵。開展校園排球,在潛移默化間涵養著校園體育文化。正如沈靜思所言,通過排球對青少年進行體育文化的熏陶,把體育鍛煉當成終身習慣,這是比拿冠軍更有意義的收獲。
走,放學打排球去!從“要我練”到“我要練”,越來越多的孩子愛上排球。當這項運動在校園里生根發芽,中國排球的未來也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