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收成還可以,村委會自己種了70來畝,大約能收1萬多斤菜籽,刨去成本,村集體經濟能增收2萬多。”港口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張朝銀興奮地從地頭摘下幾片油菜莢,放在掌心輕輕一搓,滾圓的菜籽蹦跳而出。
溪畈油菜基地靠近河道,灌溉方便,是可供耕種的良田。之前,由于村里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村民們往往在晚稻收割完成后,土地翻整完泥土后就閑置等待來年春耕。“這樣浪費了土地,太可惜了。”張朝銀說。
為了讓良田不“閑”,港口村探索“村委推動、大戶帶動、農戶聯動”方式,即村委會帶頭示范種、大戶連片規模種、小農戶自主聯合種,大力推廣“稻-稻-油”水旱輪作模式。同時,為堅定農戶開展稻油輪作的信心,村委會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不僅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還為缺乏勞動力的家庭提供幫種幫銷服務。一番“組合拳”下來,該村90%以上的農田都實施了稻油輪作,種植面積達600多畝。
在沙田村田間,種糧大戶陳達少正在指揮收割機收割油菜籽。不遠處,一臺旋耕機正在田里來回穿梭。“這一片都是我承包的。先收油菜,后插秧,收益是跟著漲。”聊起稻油輪作的收益賬,陳達少笑呵呵。他細細算了一筆賬,一畝油菜大約能收180斤菜籽,刨去土地流轉、田間管理等成本,每畝還能盈余200多元,他種了80畝,一季就能增收2萬余元。加之,油菜果殼和油菜秸稈則被收割機碾成碎片直接拋撒還田成綠肥,接下來種稻能節省成本、提高效益。“這一增一減,劃算!來年還打算把面積再擴一擴!”談及今后的打算,陳達少信心滿滿。
(朱秋夢 徐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