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各大高校的招生政策成了考生和家長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日前,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7所北京高校,舉辦高考招生政策新聞發布會,發布高考招生信息,全面解讀了每所高校的辦學特色、優勢專業、招生錄取政策以及招生咨詢活動方案等。這7所高校均為教育部屬“雙一流”建設高校,綜合實力強勁,行業特色鮮明。
“新增6個招生專業和4個雙學士學位招生項目,高考改革省區普通類專業錄取實施零調劑”“繼續實行寬松的轉專業政策不變,允許大類分流后二次申請轉專業”……記者通過梳理這7所高校的招生政策,發現招生政策越來越利好考生,考生成才成長路徑越來越寬。
培養方式更貼合社會需求
在此次7所高校聯合發布的招生政策中,跨學科培養被多所高校頻頻提及。如北京化工大學選拔成立20余個學科交叉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科研能力;北京中醫藥大學創建以“岐黃國醫”為代表的“長學制”教育體系,探索“中醫+”“+中醫”“中西醫結合”的多學科交叉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北京郵電大學實施跨學科融合創新的ICT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
“目前,多學科交叉復合型人才已成為國家發展所需。”北京郵電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陳偉向記者表示,培養學科交叉復合型人才尤其強調人才的創新能力和跨界能力,因此需要建立多學科滲透交叉人才培養的教育體系,打破學科壁壘,促進學科深度融合貫通。
“與此同時,多學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多樣化的人才需求,提高畢業生對于就業市場的適應能力,使其不僅能夠更快地掌握工作中所需的技能,而且能夠獲得更大的發展。”陳偉說。
北京交通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王皓對此也深有感觸。他認為,培養跨學科、交叉型的人才,實際上更加貼合當下社會的實際需求。“傳統專業人才培養往往一個專業只培養一類人才,但現在很多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對學生的要求更高了,需要學生具備多元化的專業背景。許多交叉學科是在時代的需求下應運而生的。”
近年來,一些“長學制”的專業成為考生報考的熱門,今年也有不少高校的招生政策中提出了“長學制”的專業培養模式。如北京交通大學2023年詹天佑“3+5”本博直升試點班繼續通過高考直接招生,持續打造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特區;北京郵電大學未來學院開設的本碩博貫通培養實驗班“元班”,2023年增加招生計劃100人,并面向絕大多數省份招生。
王皓表示,開設“長學制”是根據具體的專業需求來制定的。而且近幾年學校對很多新生和家長進行了調研,發現超過90%的家長和學生希望學生本科畢業以后能進行深造。但他同時強調,這種培養模式對學生的考察也很嚴格,要求學生本科階段要把基礎學扎實,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專業選擇更注重以人為本
除了跨學科培養、“長學制”設置,各大高校在專業的分配和優化上也“煞費苦心”。為了讓專業更具有吸引力,同時也更加符合學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近幾年許多高校一邊對傳統專業進行升級改造,一邊根據國家戰略要求開設新專業。如北京林業大學2023年將新增“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專業,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
還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在招生時充分考慮考生的志愿填報意向,根據各地招生情況,推出了多種專業不調劑政策,并在學生入校后實行較為寬松的轉專業政策,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北京科技大學2023年招生繼續實行寬松的轉專業政策,允許大類分流后二次申請轉專業;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在本科普通批次有附條件零調劑和保志愿政策……
王皓認為,專業不調劑實際上更人性化,如果強制性地讓學生學一個不喜歡的專業,就會限制學生的發展。“本科的專業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未來深造或就業的方向,甚至可以說決定了學生未來的人生職業規劃。因此把學生強行安排到他不喜歡的專業是沒有必要的,專業不調劑是出于對學生職業生涯的考慮,也是對學生的尊重和負責。”
陳偉也表示,這種更加人性化的政策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個人發展,對學校本身和專業學科的建設也有很大益處。“招生錄取時不調劑、入校后轉專業放開等政策和舉措的實施,主要是給學生提供更多專業選擇的機會,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愛好以及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及家長對大學和專業的滿意度,調動學生學習和報考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裴宸緯 沈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