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U在线,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 欧美 日韩 卡通 另类,国产 欧洲日韩亚洲

上饒新聞網


上饒視聽網

上饒新聞APP 上饒日報
抖音
上饒發布 數字報刊 大美上饒
首頁 > 新聞 > 教育 > 正文

以體教融合促人才全面成長

2023-08-30 15:18:10  |  來 源:科技日報  點擊:

圖為延邊大學體育學院學生在練習武術。 新華社記者 雒圓攝

體育不僅能讓青年強身健體,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思想品格,大學體育在培養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富有創新精神的高水平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鐘秉樞 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副主席、首都體育學院原院長

8月底,由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等主辦的2023年全國高等院校健身氣功錦標賽在天津舉辦,來自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天津體育學院等國內180多所高等院校近900名運動員參加角逐。這是強化大學體育建設、深化體教融合的一次有益嘗試。

“在大學近現代化轉軌進程中,肩負著強健體魄、健全人格、磨煉意志、激發潛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大學體育應運而生,并逐步成為大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前,在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FISU(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世界學術大會現場,教育部部長懷進鵬發表主旨報告時表示,中國將更加重視大學體育的發展,積極推動全球大學體育的發展。

當下,我國大學體育發展情況如何?大學體育對學校設施、課程安排等方面有哪些要求?據此,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體育運動的意識有待加強

“與國外相比,我國大學體育發揮的作用更為充分。”在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副主席、首都體育學院原院長鐘秉樞看來,我國比其他國家更重視體育課程設置。“國外很多大學并沒有將體育列為必修課程。而我國規定,大學本科一、二年級開設體育必修課,三、四年級開設體育選修課,且有條件的大學要為研究生開設體育選修課。”他說。

實際上,我國體育與教育能夠深度融合,與大運會在中國的舉辦密不可分。

從2001年北京大運會,到2011年深圳大運會,再到此次成都大運會,在20多年時間里,我國幾乎每十年就會舉辦一次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而大運火炬的每一次點燃,都成為中國大學體育發展的重要節點。

2001年北京大運會后,我國運動員參加世界大學生(夏季、冬季)運動會的選拔、組隊、派出等各項安排,逐步由國家體育總局“移交”教育部門。“自此,體教結合的理念在國內體育界、教育界得以更加廣泛地倡導。”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體育學科首席專家、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主席毛振明說。到2011年深圳大運會時,體教結合開始向體教融合發展,此次成都大運會正是在深化體教融合的背景之下舉辦的。

鐘秉樞指出,我國大學體育正讓學生逐步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將體育融入自己的生活。“如果關注我國大學體育的課程設置、內容安排、學分比例,就會發現,我國大學體育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中所占比重是非常高的。除體育課外,沒有哪門課程要延續兩年,即便到了三四年級還要繼續選修。”

然而鐘秉樞認為,雖然體育在高校教育中的時間得以延長,但大多數人對于體育的重要性仍認識不足。

“體育運動使學生樹立追求卓越的信念;參與團體運動,學生還要學會與他人合作,達成共同目標;此外,體育運動的過程能幫助學生增進心理健康。所以,體育能讓學生動起來、玩起來、跑起來、拼起來、賽起來,使他們思維敏捷、自信堅定、意志堅韌、進取拼搏、恪守道德。”鐘秉樞表示,體育不僅能讓青年強身健體,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思想品格,大學體育在培養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富有創新精神的高水平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體育課程設置逐步優化

今年4月,杭州師范大學一則教師招聘啟事引起廣泛關注。該招聘公告中,體育學院教師一欄的應聘要求為“獲得過奧運冠軍、世界冠軍”。對此,許多網友提出疑問:大學體育教師是否有必要具備如此高水平的專業能力?

“體育學科的獨特性是以身體運動為前提。”鐘秉樞說,此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高校帶頭對體育學科的師資標準進行了調整,學歷要求由博士降到了碩士,但是對運動能力的要求更加嚴格,需要奧運冠軍、世界冠軍、亞洲冠軍,至少也是全國冠軍、運動健將。“這樣,體育教師既擁有科研能力,又滿足運動成績的要求,兩者的結合讓體育師資團隊更科學合理。”他說。

據了解,當前我國各地大學都在對體育課程安排、課程實施模式等進行改進。以清華大學為例,該校以必修加選修的形式進行課程設置。該校明確規定,大一時學生必須完成游泳、長跑、短跑以及武術中的太極等較簡單的幾門課程,此后,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進行學習。“有些學校開設課程項目可達40多項,最少的也有20多項,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需求。”鐘秉樞說。

同時,部分學校還采用俱樂部的形式將課內外體育課程相結合,即在學校里成立相應運動項目的社團組織。據鐘秉樞介紹,這些學校的學生入學后可選擇加入一個運動項目的俱樂部,并在俱樂部里進行不同等級的比賽。這樣的做法讓大學體育課不再局限于原有的行政班級,而是采用了選項走班的制度,滿足學生不同的運動需求,最終達到教育部提出的目標:畢業時,大學生掌握一至兩項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大學體育課內外有機聯動的設計所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例如,北京大學登山俱樂部能帶領學生攀登珠穆朗瑪峰;上海海洋大學把學科建設與帆船、帆板、皮劃艇等運動有機結合,打造出強大的水上運動項目團隊;中國地質大學登山與戶外運動俱樂部幫助許多地質專業畢業學生選入中國登山隊,從事職業登山活動。

探索高水平體育人才培養路徑

2005年8月,在土耳其伊茲密爾舉行的第23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上,來自清華大學的胡凱獲得男子百米決賽冠軍。這一消息在當時轟動全國,胡凱不僅創造了中國田徑歷史上直道項目的第一個世界大賽冠軍,更因其誕生自學校運動訓練體系,成為體現我國高校體育跨越式發展的杰出代表。至此,我國越來越多的優秀運動人才從校園孕育而生,成為我國體教融合的重要成果。

2020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加強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和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等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指導。

鐘秉樞表示,《意見》明確,推進國家隊、省隊建設改革與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相銜接,并將其納入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序列。由此,國家隊和省隊正逐步嘗試與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聯合培養體育人才。例如,清華大學的射擊與國家隊正有機銜接,北京體育大學的田徑與跆拳道也在跟國家隊和一些省市的運動隊合作,探索培養高水平的體育人才。

不僅如此,改革也促使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政策進行了大幅度調整。相關規定要求,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要為世界大運會、奧運會提供人才支撐,因此,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入學門檻也由二級運動員提到一級運動員以上。同時,運動員文化水準的要求也在提高,運動員的文化成績要達到統考線的80%才能進入高校學習。選擇專業時,對于專業科目的成績也有具體要求,并與國外高校對學生運動員的要求一致。這意味著,我國高校開始真正介入未來優秀高水平競技人才的培養工作。

“未來,我國高校的體育工作除了要做到教會、勤練、常賽之外,還將逐步加強對高水平體育人才的培養。”鐘秉樞說。

(芶文涵 陳 科 記者 何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