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搬到新小區,這里環境優美,設施齊全。讓人開心的是,我在安置小區門口的幫扶車間上班,每年能賺2萬元左右,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近日,說起如今的生活,廣信區應家鄉安坑村易地搬遷安置點村民徐香娣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搬遷之前,徐香娣住在距離安坑村村部3公里左右的深山區。“全家6口人擠在一間20余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居住環境非常差。”徐香娣想起那段日子不由苦笑,“4個小孩有3個在讀書,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往學校趕,每到冬天,天完全黑了才能到家,當家長的怎么能不擔心?”
變化始于2017年。那一年,安坑村馬道安置點建成,徐香娣一家如愿搬進新房。“之前我想都不敢想,混凝土結構,面積100平方米,真大!”令徐香娣驚喜的是,不僅孩子們上學近了,自己也在家門口的幫扶車間有了一份工作。隨著經濟收入的增加,2022年,徐香娣對安置房進行了加層建設,目前居住面積達300平方米。
徐香娣家的變化,是廣信區做好易地搬遷后半篇文章的一個生動縮影。2020年以來,廣信區全面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通過抓好就業幫扶、加大產業培育力度、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等方式,確保全區易地搬遷人員穩得住、有就業、快融入、能致富。
廣信區鄉村振興局副局長連偉介紹,廣信區共有搬遷戶772戶2822人,建設了20個集中安置點。為了讓易地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廣信區因地制宜,在四十八鎮、花廳鎮等9個安置點布局了300到500平方米不等的幫扶車間,扶持來料加工、菌菇大棚等產業,為搬遷戶提供就業崗位290余個。與此同時,在搬遷戶中選出身體狀況、年齡等符合條件的94人從事公益性崗位,每人每月發放資金補貼700元。
對于有外出務工需求的搬遷人員,區鄉村振興局聯合區就業局向他們提供省外企業招工信息,鼓勵他們外出務工。每月開展電話或微信回訪,了解就業、經濟收入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家里的困難。
“目前,全區有勞動能力的搬遷戶1117人,通過各種渠道實現就業988人,實現有勞動力的搬遷脫貧戶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的目標。”連偉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對搬遷群眾的產業、就業問題進行動態管理。鼓勵在家的搬遷群眾積極發展產業,有勞動能力的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對勞動能力較弱的搬遷群眾安排公益崗,多渠道保障搬遷群眾收入。”(易永艷 黃宗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