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任曉莉 “您點開微信搜索‘西市格格’,然后點擊這個小程序,就可以找到物業和所有社區網格員的電話。如果您覺得電話描述不清楚,您還可以隨時將照片上傳到這里,我們第一時間就能收到……”在信州區西市街道鐵二社區,第三網格網格員韓鈺俊子正細心指導廖大爺如何操作使用“西市格格”APP。 新時代“楓橋經驗”是實現基層治理良性循環的一面光輝旗幟。自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信州區西市街道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合力打造升級版“西市格格”,網格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真正將主題教育的效果轉化為推動西市街道發展的強大動力。 “叮咚叮咚……”10月24日上午,西市街道萬達社區黨委書記周妮和第五網格網格員許甜甜帶著走訪記錄本來到包干的網格,按響了呂大爺的家門。門剛打開,看見門外熟悉的身影時,80歲的呂大爺笑得像個孩子,他一邊轉頭告訴老伴一邊招呼著:“小周小許來了!快進來!快進來!” “大爺,近來身體還好嗎?昨天沒看到您和大媽出門,我們來看看有什么需要幫忙的?”走進屋內,周妮和老人坐在一起嘮起了家常。她仔細詢問老人的身體和生活近況,特別叮囑近期氣溫多變,更要注意身體。 在周妮隨身帶著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每一戶老人的情況,他們的喜好和需求等。 “我們不愁吃不愁穿,就是孩子不常在身邊,會感到孤單。現在好了,有‘西市格格’經常來家里看望,他們陪我們聊天,還會給我們送這送那的,就和我們家里人一樣,老頭子我已經感到很幸福、很高興了。”呂大爺那依舊爽朗的笑聲回蕩在小區里。 高齡、獨居、殘疾、重病等弱勢群體得到社區特別的關注和特別的愛。社區將轄區所有高齡獨居老人的信息記錄在“智慧社區”數字化平臺上,通過小區主要出入口的監控進行動態監測“智慧預警”:一方面關注小區主要出入口的監控,若24小時內如果沒有捕捉到高齡獨居老人出入影像,系統會自動向網格員手機端發送“預警信息”,提醒網格員馬上入戶查看;另一方面,通過為老人安裝“智能水表”進行用水量監測,24小時有異常也會自動預警。 “我們將繼續深化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堅持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線上+線下’雙發力,發揮‘西市格格’網格化管理機制優勢,為群眾提供多方位的服務。依托網格化實體場景創設,以豐富多彩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拉近群眾距離營造社區文化,以‘智慧社區’數字化平臺科技賦能提升網格精細化水平,以主題教育為契機不斷提升為民服務成效。”周妮表示。 西市街道持續推進“西市格格”數字化網格服務平臺等多個數字化網絡服務場景建設,大力推動基層“治”理走向科技賦能數字“智”理。創新開通了網格中心、網格員、居民三方端口,上線網格電子檔案、居民報事報修、矛盾糾紛上報等功能,借力大數據,減輕網格員工作負擔,疏通居民參與網格、參與社區治理渠道,實現解民憂、暖民心、網格服務“24小時不打烊”,切實做到“入格不漏戶 、戶戶見干部”。 “作為社區網格員,我們要充分發揮‘探頭’作用,根植于群眾之中,不僅充當基層黨委、政府的‘神經末梢’,更要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網格員韓鈺俊子表示。 據了解,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西市街道在62個網格內劃分62個黨員責任區、設立62個黨員示范崗、組建62支黨員突擊隊,同步建立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部門參與的服務機制,實現“小事不出樓棟、難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促進基層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