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縣加強農村養老機構標準化建設,撤并偏遠、簡陋的鄉鎮敬老院,構建“1+4+10”公辦敬老院服務網絡,即1家縣級福利院、4家區域性中心敬老院、10家鄉鎮敬老院,機構內均設有娛樂、健身中心、護理站等,并在床位上安裝了睡眠監測儀、智能手表,實時獲知老人心率、翻身次數等健康數據。過去,鄉鎮敬老院主要接收全自理老人,如今可以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剩余床位面向社會化開放,全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從原來的45%提升到68%。
推動醫養結合。注重加強鄉鎮敬老院與醫療機構的對接服務,縣級醫院、鄉鎮、村(社區)衛生室全部納入養老服務保障單位,實行一對一服務,為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定期開展巡診和接診。指導與縣級醫院建立協作對接,簽訂醫養協議,設立醫務站,定期組織全科醫生對入住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進行巡診和接診服務。通過“自主組訓”“外出送訓”等方式,培養專業養老護理人員。該縣每年舉行養老護理技能比賽,提升在省市養老技能比賽獲獎人員的待遇,依托縣級養老護理員培訓中心,對新入職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和繼續教育。截至目前,全縣專業型養老護理人員從兩年前的20余人增加到54人。
同時,該縣進一步擴充整合各類資源,堅持以“黨建+”為統領、居家養老服務場所為載體、專業工作人員為支撐、黨員志愿者為補充,不斷滿足老年人多層次的養老需求,用實際行動托起幸福“夕陽紅”。
(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