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縣著力促進城景相融,加快建設龜峰一級服務區、縣城二級服務區。打造了方志敏紀念館+方志敏故居紅色游,龜峰景區+曹溪西山怪石林綠色游,疊山文旅街+疊山故居、港口康伯故居古色游三條精品線路。圍繞“旅游+民俗+體育+文化”,舉辦中國森林歌會總決賽、萬人徒步賽、非遺文化進景區等活動賽事,唱響“在弋陽,看見‘可愛的中國’”和“江上龜峰天下稀”,形成獨具弋陽特色的旅游自主IP。原創歌曲《弋陽霞客行》唱響全國,弋陽發布抖音號粉絲突破800萬。壯大考試經濟,升級硬件條件,建成弋陽一中等標準化考點3個、標準化試場401個,滿足國家級社會考試需求,每年接待考試人員3萬多人。發展紅色培訓,依托江西方志敏干部學院,舉辦學習培訓班,帶動了城市人氣聚集。實施弋陽腔進農村工程,每年送戲下鄉50余場。開發中國絹人弋陽腔娃娃、印有弋陽腔臉譜的扇面、布鞋、文房四寶等文創產品,擦亮弋陽腔這塊金字招牌。
做活“消費+”文章,堅持“城內大商場、城外大市場”,打造7個商貿綜合體,投資9.8億元的東華時代廣場,節假日日均消費達2萬人次。堅持“有節過節、無節造節”,舉辦弋陽年糕節、雷竹筍節等活動,做到周周有活動、月月有驚喜。激活夜間消費,建成投資9億元的信江生態修復項目,構建一條集生態保護、休閑旅游、文化展示、度假棲居的慢生活走廊。投資2.6億元建成弋陽印象文旅街區,招引阿里老表、煙館咖啡等多家店鋪入駐。建成桃源里夜市街區,成為網紅打卡地。激活康養消費,壯大特色產業集群,培育江西康恩貝、江西佰康等制藥企業,建成中華草龜養殖、無土栽培臺灣枸杞菜等中藥保健食品產業項目,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產業鏈。打造康養旅游基地,依托龜峰景區和熱敏灸小鎮,開辟了健康療養為內容的精品線路,撬動更多消費需求。(弋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