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并不是甲骨文第一次火出圈。從00后講解員編排甲骨文形體舞,到演繹甲骨文的廣播操在校園流行,一段時間以來,看起來晦澀難懂、難以接近的甲骨文頻頻引發關注?;ヂ摼W時代,蘊藏著民族精神密碼的古老文字,賦能以網絡時代的傳播方式,滿足著當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傳統文化熱持續升溫,甲骨文獲得更多受眾絕非偶然。近年來,與甲骨文等相關的歷史、考古類專業時有出圈表現。冷門絕學熱起來,進入大眾視野,是一件可喜的事,也是一個好的開始。人們看到象形字有趣,卻未必了解古文字的源流與發展,也未必知道考證一個甲骨文字有多難。事實上,甲骨文研究仍是需要學者專心致志的嚴肅學問,每一點發現都離不開日復一日的堅持與付出。將公眾討論的熱潮轉化為學術研究的熱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離不開學者的專業研究,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既要從制度上下功夫,在學科建設、規劃等方面綜合施策,也要在認識上做功課,扭轉人們的“偏見”。甲骨文研究被不少人看作“無用之學”,但“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從讀懂最早的疾病、氣象記錄,還原鮮活的歷史圖景,到為漢字演變尋根溯源,深化文字學、語言學研究,再到探尋中華文明源頭,解讀“何以中國”的深層密碼……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讓更多人從源遠流長的文脈中感受到力量,恰恰需要這樣的“無用之學”。
由此,我們更能理解通過短視頻進行甲骨文知識普及等的意義所在。埋下一顆種子,收獲一片樹林。讓更多人了解學科的意義,就能期待更多有志于此的年輕人得其門徑而入,成為“為往圣繼絕學”的后備力量,為學科發展、文化傳承注入生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傳統文化需要專業的研究者,也需要專業的普及者。利用更豐富的形式、更現代的語言,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形成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才能讓更多冷門絕學真正熱起來。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17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