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山位于鉛山縣中部,系武夷山支脈。在葛仙山四周蟄伏著很多大大小小的村莊,在這些村莊當中,毛排村就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村莊。進入毛排村你就會發現,這里的山勢延展了武夷山的巍峨、雄偉??v橫天地,云垂河立,云霓彩繪大地。隨處可見巨石、古樹、粗藤。有細流從石縫中穿越,緩緩流向密林深處。竹海像排兵布陣,井然有序。這一切構成了毛排村的半壁江山。走進毛排村,仿佛進入仙境,圣潔靜謐,如詩如畫。村委會就坐落在一個山坡上,圍整了一個小廣場。環顧四周,最突出的風景要數石牛尖了,這座山已成為村莊上的一個標志性景觀。
山不讓土,故見其高。石牛尖異峰突起,俊秀挺拔,奇特山形,折射出目空一切的威嚴。它是整個村莊的制高點,是古代用來警戒敵情的烽火臺。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其風采,領略其神韻。遠遠望去,山頂上的驪山廟就像帽子一樣,戴在石牛尖上,顯得那么不經意,但又顯得那么精妙。石牛尖自有驚鴻的一面,有一種超脫山水之外的境界。
午后,我們乘車來到山腳下,靜靜仰望著石牛尖,其霸氣外露之勢撲面而來。大家拾級而上,沐光而行。這條上山之路本沒有臺階,是村民祝福壽在八年前發起修建的。通過眾籌的方式,村民出錢出力,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建成了這條通往驪山廟的石級小路。在山中,我們慢慢踟躕而行,可以聽見自己的呼吸之聲。當行至半山腰,忽然看見石崖上有個凹凸不平的腳印,據說這是仙女留下的足跡。為什么歷經多年風雨浸蝕,印跡仍依稀可見。樹葉輕搖,灑落一地碎金。清風吹過,飄來陣陣清香,是仙女的裙裾飄過?石牛尖除了山路狹窄陡峭,沒有缺點。它凈化心靈,萬物向喜,生生不息。此時,快到山頂的路是越走越陡,左右懸空。需要篤定的信念與內心博弈,終能遇見一個勇敢的自己。當踏上山頂時,整個人就淪入最熱烈張揚的風光里。一片微云抹過藍天,目光所及皆是層層疊疊的山峰。雖是冬季,但還是滿目蒼翠。濃烈青綠根本藏不住,就這樣占據了360度的視線。對面山上的茶園,不像初春那般嬌嫩,反而多了一些沉靜。山坡上黃色的野菊花,一朵朵綻放著,淡黃和濃綠就這樣彼此呼應,溫暖而明亮,勾勒出這個季節最美的畫面。足夠的高度,才有了一覽眾山小的視野。向下俯瞰,一片寧靜淡然,展示一覽無余的坦誠和包容。群山環抱著的村莊,山清水秀,白墻黛瓦,棟棟別墅樣的房屋鑲嵌在山間。農田上,莊稼已收割完畢,只有一群小雞在覓食,這里的牛也特別愜意。冬季的苦楝樹,葉子已泛著金光,優雅地佇立在路旁。站在山頂,感受到不僅是地域的寬廣,更是內心深處對自然之力的敬畏,正所謂登高極目方知天地之大,置己蒼茫乃知寸身之微。
山頂上有一棵鑿子樹,雖已枯死,但依然挺拔矗立在山巔,樹干舒展,造型優美,一直都在對抗風雨對抗時光。或許它的每條枝干里蘊藏著波瀾壯闊的歷史細節,不僅見證了歲月更迭,也驚艷了我們。在天地之間,鑿子樹不擇地而生,不擇水而息,肥美的沃土和苦寒地都能生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知道這棵樹經歷了什么,或許它經歷了遠超我們想象的自然災難,無盡的深寒和酷暑。它日夜與驪山廟相伴守望,這是終點與巔峰的對視。它屹立不倒,仿佛還在訴說與春風的故事。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毛排村有一個石灰廠,在當時是一個很紅火的鄉鎮企業。如今它已成了半個多世紀的記憶了。雖歷經變遷,荒廢多年,但仍然感受到老一輩勞動者激情燃燒的火熱生活。石灰廠消失了,而蘊藏地下豐富的石灰巖等礦產物質依然是村莊上的寶藏。毛排村具有石灰巖的地質結構,加上獨特的地形地貌,成就了大小不一的各種溶洞。龍鳳石神仙洞、馬鞍山洞、蝙蝠洞、上朱家洞和木杓坑洞等是現被發現的主要五個溶洞。我們來到了蝙蝠洞,貼身感受溶洞的氣息。蝙蝠洞的第一道洞口幾乎是敞開的,洞口處有一個圓形石筍,像一個小茶幾。它的肌理細膩光滑,表層像是被水沖刷一樣傾瀉而下。石筍上方有個天窗,太陽透過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天窗旁的巖石上,常年有水滴落在石筍上。水是這里的主宰,滴穿萬年,才能雕刻出千姿百態的杰作。溶洞仿佛是一個窗口,通過它可以看到遙遠年代地質構造的演變。溶洞的滄海變遷,地貌年輪以萬年計。我們懷著好奇心,越往里走路越窄,前方有一狹小的洞口,只能容納一人彎腰進入。由于洞內太黑,我們一行人沒帶照明工具,只好作罷。有村民介紹,他們小時候舉著火把,來回四個小時都沒走完這個山洞,它的出口可能在另外一個溶洞口。據說在龍鳳石神仙洞內也有很多石筍,大的如同八仙桌,小的如小凳子立于桌子四周。這些溶洞承載著大自然的饋贈,將這個世界的另一種美推到我們面前。溶洞經歷幾萬年的沉溺,欣喜著無聲的愜意,靜待人們去開發利用,惠澤一方百姓。
傍晚,汽車在山間穿行,肆意瀟灑,直到把日落跌進山谷,泛起長夜。繁星漣漪,才恍然感嘆,億萬年造就的神話世界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