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中文很難,但非常有趣。”在不丹從事導游工作的成索瑪對記者說,她在來中國之前對這里的一切都充滿好奇。
和成索瑪一起的還有另外6名學員,他們都是第一次來到中國,正在北京華文學院參加為期64天的“中不中文培訓研修班”。學員們期間還將赴山西、陜西、上海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和文化交流,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學習中國語言文化的精髓,感受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
4月3日是研修班學員成索瑪和吉多佳的生日。當天,老師們特意為二人準備了生日蛋糕和“長壽面”,當翻譯講出“長壽面”在中國對過生日的人來說寓意美好祝福時,成索瑪眼眶濕潤,用還不太流利的中文激動地說:“謝謝你們!我很開心快樂”。
盡管學習中文只有短短數天,學員們已經能簡單介紹自己的中文名字和從事的職業。陽東頌是一名不丹媒體記者,課間休息時間,她指著墻上的一張畫作,“這是天壇、糖葫蘆、烤鴨”向記者講述她的北京印象。“哪個動物園里有大熊貓?北京的櫻花什么時候開?頤和園離學校有多遠的路程?”這些都是學員們感興趣的話題。
在“華文和樂雅——中華文化體驗式教學中心”,學員們沉浸式體驗了中華民族的服裝服飾、漢字藝術、中華武術、民族音樂和陶瓷藝術。
4月3日,北京華文學院“中不中文培訓研修班”的3名不丹學員身著漢服體驗T臺走秀。(中新網記者韓輝攝)
同樣在北京華文學院學習中文的還有47名泰國政府公職人員。他們從去年9月開始培訓,目前已經可以熟練運用中文交流。
4月3日,在北京華文學院學習的泰國學員在上書法課。(中新網記者韓輝 攝)
王俊飛是泰國曼谷的一名移民警察,由于工作原因經常和中國同行以及中國游客打交道,能會說中文對他來說至關重要。“在來培訓之前,我不會說中文,現在不僅可以說,還可以寫一些漢字。”王俊飛說著并向記者展示他剛剛在書法課上完成的作品。
“當然,我的中文能有這么大的進步,還要感謝同學的幫助。”談到如何克服學習中文時的困難,王俊飛笑著說,“我們泰國同學之間現在都用中文交流,這給我創造了一個很好的語言學習環境。”王俊飛提到的同學叫王樂丹,她在泰國政府部門從事網絡相關工作,參加培訓之前已經達到漢語水平考試(HSK)3級水平。
4月3日,在北京華文學院參加中文學習班的泰國學員吳嘉莉正在練習書法。(中新網記者韓輝 攝)
在王俊飛看來,語言能力和溝通能力對移民警察來說非常重要,學好中文可以更好地服務中國游客。“泰國和中國互免簽證以來,無論是在曼谷,還是普吉島,越來越多中國游客到泰國旅游,而我的同事中只有一個人會說中文,回去之后,我也可以像他一樣了。”王俊飛說。
據悉,為增強學員對中華語言文化的理解,北京華文學院針對不同文化背景學員,精心設計漢語課程,開設文化體驗課和文化專題講座。學員還將利用假期開展參觀考察,實地了解中國的歷史文脈和社會發展現狀。(記者 韓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