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譜區的八大山人梅湖景區,穿過長滿青苔的清代石板橋,登上一座小島。小島形似八大山人朱耷筆下的游魚,與梅湖渾然一體。
我國第一座古代畫家紀念館、建成于1959年的八大山人紀念館就坐落于此,館內收藏著數十幅八大山人的真跡。
近日,“眾山皆響——八大山人對話揚州八怪研究特展”在八大山人紀念館開展,揚州八怪的90余幅書畫作品靜靜垂掛,穿越歷史的注視,與八大山人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怎樣讓有限的館藏文物活起來,是八大山人紀念館館長周曉健一直思考的問題。“觀眾能夠走進展館,是文化得以傳播的基礎。我們希望通過交流合作,引進優質展覽,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展館,在為市民提供優質公共文化服務的同時,實現多方共贏。”周曉健說。
2019年,八大山人紀念館聯合故宮博物院打造“回望傳承――八大山人紀念館建館60周年故宮典藏特展”。此后,八大山人紀念館分別聯合北京畫院和中國美術館,先后于2020年和2023年開展“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北京畫院典藏作品展”和“金石·禪心——中國美術館藏吳昌碩作品特展”。
逛完展館后,游客們通常會來到文創產品銷售區,這里的八大山人蘭亭集序書法旋轉燈、印章系列魔方、陶瓷書簽等400余種文創產品,生動展現了畫家筆下的無限意趣。“很喜歡這個抱枕,上面的水鳥白眼向天、傲兀不群,我從中讀到了八大山人的桀驁、憤懣和孤傲。”觀展后,美術專業學生劉苑園一口氣買下五六件文創產品。
“‘把博物館帶回家’,讓藝術走進生活,是文化的另一種傳承形式。觀眾購買的過程也是加深對八大山人了解的過程,這樣的文化傳播更有生命力。”在周曉健看來,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創意產業進行互動融合,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帶來的是文化效益、經濟效益的乘數綜合效益。
個山遺墨斑斑在,憑仗香花護古靈。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提升了“流量”價值,丹青筆墨之外的八大山人梅湖景區,不僅保存了歷史的寧靜,更迎來了現代的繁榮。
近年來,景區圍繞八大山人紀念館,先后修建程允賢雕塑藝術館、彭友善美術館、華南博物館、尚書閣精品圖書館、圣壇非物質展示館、中華糕模體驗館、個山園等幾十處文化藝術類場館。此外,“璀璨梨園”經典劇目展演、“龍騰盛世”花燈會等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也在輪番上演,景區正逐步成為市民感受、體驗傳統文化的好去處。
守著傳統文化這座富礦,青云譜區不斷挖掘其中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運用場景化、時尚化手段,創新傳播方式,激活文化生命力,增強市民游客參與感、體驗感和認同感,讓市場動起來、文化“活起來”。
宏偉的馬頭墻內,是明清遺存的古建筑——尚書第,其翹起的屋檐、精雕細琢的石柱,仿佛在訴說古老的故事。經過重整與再建,這里被保護性改建成尚書閣精品圖書館,免費向公眾開放,絡繹不絕的市民在此徜徉、品茗、閱讀。
“每周都會來這里看看書,在這樣古色古香的地方閱讀,有一種穿越歷史的安寧感。”市民李愛明說。
立足八大山人梅湖景區,青云譜區將歷史與文化演繹出千姿百態,成就了一場傳統文化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雙向奔赴”,更是讓新體驗、新潮流、新氣象成為青云譜文旅的“關鍵詞”。
“下一步,我們將以梅湖景區為核心,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全面提升青云譜文化旅游的品質、品位、品牌,加快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區,助力青云譜區‘生態人文都市區、產業創新未來城’建設。”青云譜區委書記葉修堂說。